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能否打造学校教育品牌,关键要有一支教育理念新、教育教学水平高和教育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提供支持。为落实我校名师成校的发展战略,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以提升教师全面素质为目标,以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以专任教师为重点,开展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以教师发展需求为着眼点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主要指为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而组织和举办的非学历培训,包括校本培训、集中培训、远程研修等),促进教师朝着“科研型、学者型”的高素质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总目标
全面实施“名师成校”战略,基本构建惠及全体教师、提升全面素质、促进全程发展、实现全力服务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系和新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2.具体目标
(1)完善教师评选体系,探索实施教师分层培训。
(2)探索骨干教师培训培养机制,实施骨干教师建设工程。
(3)探索从校级到县级的名师培训培养机制。
三、主要任务
1.强化师德培训,切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整体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师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弘扬人民教师高尚师德。
2.着眼专业能力,着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积极倡导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鼓励教师在职进修,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围绕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拓展专业知识、强化基本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熟悉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科研水平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科展示、评比和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关注人文修养,不断丰富教师的内在涵养。
加强教师人文素养培养,将人文素养提升纳入教师在职教育体系,积极引导教师做“有智慧、有涵养”的人。引导教师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厚实人文底蕴,陶冶高尚的情操;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四、重点培训项目
确立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的理念,把满足教师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与行政部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有机结合。为此,本校展开如下重点培训项目:
1.组织教师认真参加教师全员培训。
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 登记工作的通知》 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每五年为一周期。每周期内,中小学教师应完成不少于360学分,且每年不少于48学分的继续教育。每年校本培训不超过24分。我们将认真组织学校层面的教师全员培训。
2.骨干教师培训。
探索骨干教师培训培养机制,实施骨干教师建设工程。培训内容以厚实人文素养,提升拓展教育教学理论,提炼教学经验,形成独特课堂教学风格,强化科研能力为主。
3.校级名师培训。
参照龙口市、烟台市名师评选办法,确定校级名师,作为未来县级名师的后备人选,参照各级名师培训模式和内容,探索并确立我校名师培训培养机制。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要进一步确立文“教师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和文进对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实行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主管,教科室落实的组织领导体制。校长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要组织指导制定本校的教师专业发展专项规划。
2.强化管理,健全机制。
严格执行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
3.保障经费,提高效益。
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根据上级要求,学校要按照不少于学校年度日常公用经费总额5%的比例,保障学校教师培训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