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我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本次活动以“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艾意识,减少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一、街头义诊宣传
11月29日上午9时,我院组织医务人员到黄海绿洲开展义诊宣传活动,向百姓免费发放艾滋病健康教育资料、宣讲艾滋病相关知识等方式,进行艾滋病知识普及,宣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增强市民防护理念。
二、院内宣传
我院还利用医院电子屏、视频号等进行宣传,介绍艾滋病防治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还增强了大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本次活动组织有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为终结艾滋、共享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知识链接
一、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是一种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 性传播:通过性交(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及口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男性之间、女女之间传播。
2.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针灸、拔牙、穿耳、纹眉等侵入人体的器械均可能引起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3.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婴儿。
以下这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
●与HIV阳性患者握手;
●在HIV阳性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接触;
●与HIV携带者拥抱、礼节性接吻或握手;
●与HIV携带者共用餐具、同桌吃饭;
●与HIV患者共用公共设施,一起工作、学习;
●被吸过艾滋病患者血的蚊虫叮咬。
拒绝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与污名化,了解知识,科学面对,消除歧视,平等对待,有助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
三、如何预防艾滋病?
1.把握交往的尺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恋人间彼此忠诚,保持单一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时,坚持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既能避孕,也可以有效避免感染艾滋病和性病。主动进行艾滋病的检测,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生可能导致艾滋病传播的风险行为,立即与专业机构联系,及时采取阻断措施。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提高警惕,远离毒品。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刮胡刀等私人物品;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避免不必要输血;到正规医院就医,不轻信街头广告;不要到非正规的美容、整形机构去做纹眉、纹身、穿耳洞、矫正畸形等刺破皮肤的手术;到国家指定的正规血站献血,无偿献血既有利于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不会对献血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3.预防育龄妇女感染HIV。妇女怀孕前或怀孕早期进行HIV抗体检测。已经怀孕的妇女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减少传播概率。阳性的孕妇在分娩前应服用抗病毒药物。实行剖腹产或产道消毒,婴儿出生后立即服用抗病毒药物。建议婴儿避免母乳喂养,采取人工喂养(吃奶粉)。
如发生了有重大HIV感染风险的行为,请立即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不要自暴自弃,一切都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