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全体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校卫生防疫应急预案。
一、工作体系
(一)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胡立厚
副组长:王茂玉
成员:学校中层领导 全体班主任
(二)工作组及职责
1.综合协调组:负责统筹调度、工作协调等;(责任人:于基晓;人员:梁忠杰、张继)
2.医疗后勤组:负责医学处置、防护、消毒等;(责任人:王力学;人员:王芳、解汶静)
3.信息数据组:复责统计报送数据、信息等;(责任人:徐海;人员:孙程、娄争)
4.教学调控组:负责调整教学、师资调配等;(责任人:韩云杰;人员:田元治、吴敬伟、王辉)
5.宣传教育组:负责信息宣传教育等。(责任人:赵妮;人员:李瑛、王莉丽)
6.物资保障组:负责学校疫情防控所需物资的筹备、管理和调配工作。(责任人:连鹏;人员:封松甫、慕仁刚)
二、发热处置流程
1.异常处置。在校内一旦发现师生员工体温大于 37.3℃或有干咳、腹泻、乏力、结膜充血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将异常人员带至就近的临时留观点, 同时报告学校疫情防控负责人。
异常人员带离后,学校立即安排专人登记现场师生员工个人信息(如果人员位置固定,也可以不用登记),提醒在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2.复测问询。学校医务人员对异常人员再次进行体温检测(使用水银体温计)和简单询问,如果确认体温大于37.3℃或有干咳、腹泻、乏力、结膜充血等异常症状,则启动应急处置;如果体温 <37.3℃, 由校医决定是否继续观察、恢复正常学习生活或启动应急处置。
三、应急启动
当师生员工被诊断为确诊、疑似流行性传染病例的,应迅速开展以下工作:
1.应急机制启动。学校第一时间按要求上报属地疾控机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学校主要负责人在校统一指挥,迅速做 好病例学习、生活和出入场所的管理,严禁外人接触和靠近。
2.流调溯源。按照卫健、疾控部门的要求,学校协助卫健、疾控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等各项工作。
3.通风消毒。疾控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对确诊及疑似症状者活动过的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4.调整教学。出现上述患者的班级,教学调控组要根据实际立即启动教学应急预案,避免其他师生交叉感染。
5.宣传引导。宣传教育组要按照属地防疫部门的统一要求,及时向师生和家长通报情况,加强心理疏导,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应对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