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知识

日期:2024-11-05     

字号: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等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鼠类等啮齿类动物是主要宿主和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也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母婴垂直、虫媒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病学史】在出血热疫区及流行季节,或发病前两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或发病前两个月内有与鼠类或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比较急,一般有发热、皮肤粘膜三红(脸、颈部及上胸部发红)、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球结膜水肿等主要表现。发热在 38℃-40℃、可伴有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发现上述可疑症状,要立即到当地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说明有无鼠及鼠排泄物、污染物接触史等。

【公众防治】

一、防鼠灭鼠。做好居家及周围环境卫生,硬化地面,安装防鼠门、挡鼠板等,防止老鼠入室。一旦发现老鼠出没的痕迹,及时采取灭鼠措施,通过放置灭鼠毒饵、鼠夹、粘鼠板等方法捕鼠灭鼠。

二、庭院卫生。搞好家庭卫生,院内少堆放柴草杂物等。做好居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清除“三堆两垛”(粪便堆、沙土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消除鼠类隐蔽、栖息、繁殖和活动的场所。

三、粮食存放。搞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储存的粮食要放置在密闭容器中,家中避免被老鼠污染。

四、野外活动。外出去野外踏青、作业、活动时,做到不在野外露宿,不在草堆、草丛中躺卧休息,在临时帐篷居住时

不要睡地铺,要睡在离地面较高的床上或木板上。

五、建筑工地。在出血热高发区进行野营、施工、农垦等野外作业单位,可于出血热流行季节,对有螨的工棚、宿舍等, 用中国农药信息网登记灭螨药物喷洒灭螨;家庭内可放置祛螨包来驱除螨虫。

六、环境消毒。发现鼠类排泄物,清理者应戴上口罩,塑胶手套,用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喷洒在排泄物上,使排泄物充分浸润,待消毒 30 分钟后再进行清理,清理掉的排泄物及纸巾抹布,应装入垃圾袋中密封丢弃。

七、个人卫生。个人应避免直接接触老鼠、食用被老鼠接触过的食物、使用被老鼠粪尿污染的用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浴更衣、勤晒被褥,饭前便后洗手。

八、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发现大米、粮食等食物有可能被鼠粪便、尿液等排泄物污染后,不要继续食用;尽量不食用生冷瓜果蔬菜,要清洗干净后食用。剩饭菜须充分加热后食用。

九、疫苗接种。在农村生活及从事劳动生产、家畜、家禽饲养或从事野外劳作、经常暴露在鼠类活动较为频繁场所的

16~60 岁人员,如无接种禁忌症,均应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按照接种程序分为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基础免疫 2 剂次

(第 0、14 天),在 1 年后加强 1 剂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