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1.12/2024.11.19
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缺席人员及原因:赵庆凤、徐丽娜、刘俐但(开会请假)
教学研究活动主题: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学习分享及课例实践研讨
中心发言人:冯瑾、王维琳、赵越、李悦
一、活动讨论
1.11月12日,王维琳老师就泰安学习“丁卫军语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的理念与教学实践”进行分享交流。
2.教研组老师对王维琳老师分享的内容进行讨论,探讨丁卫军老师的语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理念在我校语文日常教学中的适用性,并确定下周教研会时结合初二备课组的三备两磨活动进行教学实践和课例研讨。
3.11月19日,赵越老师依托初二备课组的三备两磨活动,运用丁卫军老师的语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实践,进行了《狼》一课的教学展示。
4.课后,赵越老师就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的教学实践进行说课,备课组长李悦老师阐述备课组初备和一轮磨课的思路,语文组的老师围绕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的设计和开展情况进行评课,教研组长冯瑾老师进行了研讨总结。
二、活动总结
本次教研活动历时两周,在第一周的学习交流与分享中,老师们进一步理解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初步掌握了丁卫军老师的语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的理念和设计方法。在第二周的教学实践和课例研讨中,我们进行了语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的教学实践,积累了经验,发现了问题。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无论是“思辨性阅读”还是“思辨性表达”,课程目标均指向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围绕这一总目标,2022年版课标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提出了如下要求:“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本任务群包含“思辨性阅读”和“思辨性表达”两个方面,强调在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及三者交融中有侧重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编排,以思辨性的任务情境统摄阅读和表达,要考虑是倾向于思辨性阅读,还是倾向于思辨性表达,还是两者的融合,找到它们之间的最佳“耦合点”。
而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仅仅创设思辨性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结合问题给予学生思维的支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语文经验出发,在探究活动中梳理出理性的思维方法,既包括分析与比较、归纳与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又包括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思维等思维类型。运用理性的思维方法学习,注重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和讨论。同时,要有意识地提升学生思辨性的读写能力。在阅读与表达中锤炼思维品质,并以高品质思维促进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进阶。在阅读中通过猜想、验证、推断、质疑及批判等方式,区分观点与事实,以正确的价值坐标,辨析立场与态度,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提高阅读思辨力;在观察中发现事物的异同,在反思中深刻自己的认知,有证据、有逻辑、有条理、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升思辨性表达能力。
三、活动成果
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课例《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