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11 月的到来,秋冬换季,气温逐渐降低,天气变得干燥,人体新陈代谢减缓,身体也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健康挑战。以下是一些 11 月健康养生小贴士,帮助您顺利度过这个季节。
一、饮食调理
1. 滋阴润燥: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萝卜等。这些食物可以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咽干、咳嗽等症状。例如,将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与百合、银耳一起煮成甜汤,每日食用,既能润肺止咳,又美味可口。
2. 增加蛋白质摄入:秋冬季节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可以选择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3. 多吃蔬果:应季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例如,橙子、苹果、菠菜、西兰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 饮食节制:虽然天气转凉会让人食欲增加,但仍需注意饮食节制,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上火或引起肠胃不适。
二、起居养生
1. 早睡早起:秋冬季节昼短夜长,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早睡可以养阴,早起能够使肺气得以舒展,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建议晚上尽量在 11 点前入睡,早上 7 点左右起床。
2. 注意保暖:随着气温下降,要及时添加衣物,尤其是注意脚部、腰部和颈部的保暖。脚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保暖脚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腰部受寒容易引起腰酸背痛;颈部受凉则可能导致颈椎病发作。可以穿上厚袜子、保暖鞋,系上围巾,睡前用热水泡脚等。
3. 适度运动:秋冬季节虽然天气寒冷,但仍应坚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耐寒能力。不过,运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避免在寒冷的早晨或大风天气外出运动,以免受寒感冒。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爽的衣服,避免着凉。
三、疾病预防
1. 预防流感:11 月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病毒容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增强身体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2. 预防呼吸道疾病:秋冬季节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引发呼吸道疾病。要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减少灰尘、病菌等对呼吸道的刺激。如果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3.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寒冷的天气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人群要特别注意保暖,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四、情志调节
秋冬季节日照时间缩短,容易使人情绪低落、抑郁。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晒太阳、登山等,增加阳光照射时间,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快乐激素,改善情绪。也可以与朋友、家人多交流沟通,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