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海阳市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4-10-08     

字号:

一、指导思想

以教研室《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实验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素养导向的大单元连续课”课堂研究为抓手、以专题性主题教研为源泉,提升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革备课和家庭作业形式,促进师生和谐、均衡、健康发展。

二、教学工作内容及目标

1.继续深入探讨“素养导向的大单元连续课”研究,根据学情,课堂教学中灵活采用“四化”模式与“课前导学+课中合作”模式相结合。

2.强化落实新的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加大集体备课、个性化备课研讨力度,规范数学家庭作业形式。形成良好的教风,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目标,扎实进行校本研修,做好学校学本课堂建设和主题教研活动。

4.关注学生学业水平,重视过程,抓好单元复习与讲评和后进生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具体工作内容、要求及评价标准

(一)集体备课

【目标】

1.继续完善单元、课时集体备课,并以“如何紧扣数学知识本质,以评价活动的设计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一大的教研主题为方向,加强对评价活动设计的研究,发挥集体的力量,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2.继续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每个年级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集体备课研讨,形成单元整体教学的精品集体备课材料。

3.进行家庭作业集体备课。各教研组有统一的家庭作业备课或教师个人有家庭作业备课设计,内容与学生作业一致。内容包括:巩固性作业(课后练习题、基础训练)、项目研究性作业(实践作业,每学期不少于2次)、阅读性作业等。

【重点关注点】

1.集体备课重单元知识结构。以知识体系形式构建,助于梳理知识,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2.按单元整体推进。即一个学期重点研究两个单元。

重在研究知识,在以往集体备课模式下,介入对一个单元核心概念(知识+方法)的提炼,找到辐射单元所有信息窗教学的“小太阳”,突出信息窗间活动设计的连续性。

3. 家庭作业每次作业分为必做、选做;作业内容体现多样性、层次性、实践性,各教研组要每学期组织不少于1次的作业设计研讨。

4.重视每个单元复习课和讲评课的集体研讨与备课。

【具体操作要求】

1.学校统一下发集体备课表格,围绕学校确定的大的教研主题,教研组确定主备人,先针对单元具体内容进行备课,再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发表观点,一人记录,然后集体探讨,形成决议。

2.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家庭作业集体备课。

3.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但有少量的实践作业、口头作业。三四五年级每次作业不超过30分钟;作业中,数码要求规范,建议每次作业前,先练习规范书写0——9,10个数字。有作业用时及家长签名。

(二)个性化备课

【目标】

注重个性化的因素,如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活动的设计、过渡语言的设计、各个环节的总结、练习的设计、核心素养的落实等等,注重备课的实用性,要体现个人教学计划中的研究点。

【重点关注点】

1.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与知识分析四维度相结合,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与学习能力指导,备出适切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2.备课中继续深化“四维度”备课,将“评价”(标准与任务)落实下去。

3.备课中体现个人关注,与计划的关注点一致。

4.复习备课,重视单元整体的知识梳理。

5.讲评课,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讲评课。

【具体操作要求】           

※详案的要求

1. 内容:数学四化、九大项(课题、教学目标、课型、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板书设计、教学流程、小结、教学反思或后记)、环节目标+环节小结+题型题组等; 

2.备课理念:学评教一致性;四维度知识体现其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得到落实;

3.备课模板:一是四化模式:提出问题,数学化——初步研究,旧知同化——解决问题,模型化-反馈应用,生活化。

4.数量要求。每人10个详案,分布在不同的单元,与组内成员教案不类同。具体要求:

(1)新入职的教师,16个详案全部手写。

(2)学期末教研组长将本年级所有备课按单元、信息窗内容打包,形成一套完整的电子备课。

※简案的要求

1.项目要求:课题、教学目标、课型、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板书设计、教学流程

2.每单元除详案外的其他教案,教师修改使用,重点修改题型题组,修改比例不少于20%。

※教学反思的要求

反思内容:

1.个性化备课后进行教后反思。整体上以“学生的学”为着力点,围绕自己的研究关注点和确定的问题从优点、不足以及努力方向三方面进行,目的是利于以后的教学。

2.教学反思要紧扣数学本质、学校以及教研组与个人的研究问题,要进行片段式分析。

3.计划、备课、反思的研究点或者关注点要一致。

(三)课堂教学

【目标】

1. 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目标,扎实进行校本研修,做好学评教一致性的学本课堂、核心素养研讨课建设和主题教研活动。本学期以“如何紧扣数学知识本质,以评价活动设计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一大的教研主题为方向,贯穿整个课堂建设活动始终。

2. 继续深入探讨研究“导学探究单”助学支撑下的课堂学习模式,打造常态化课堂。

【重点关注点】

继续关注新调入教师和青年教师教材解读基本能力的提升。通过集体备课研讨、教材解读培训等活动,逐步提升新调入教师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操作要求】

1. 基于“如何紧扣数学知识本质,以评价活动设计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主题教研,引领教师提升理念,加强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落实到数学课堂上。

2.以学校课堂建设为依托,通过教研组集体研课,骨干引领,群组互助,提高教师教材解读基本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素质。

3.以课程资源建设为契机,打造优质课堂,重点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资源库等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4.在“素养导向”课堂建设方案的指导下,突出数学学科的课堂特点,将设计“导学探究单”,让学生在导学探究单辅助下强化对新知的理解。

5.实际课堂教学中,以关注学生的学为最终落脚点,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使得常态课堂教学向着目标精准、重点突出、环节简约、效果更优的境界发展。

(四)学生作业

【目标】

1.加大作业改革力度,理清作业种类【正规作业、练习作业、家庭作业(预习性作业、巩固性作业、项目研究性作业实践作业、阅读性作业)】,明确作业目标和做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关注点】

1. 正规作业:

①以训练学生的书写规范为目的,提倡每天在校训练至少5分钟(建议利用自主活动时间),每周两次。

②关注学生的书写变化(质量、数量)。

③数字书写规范;布局合理、美观;等号用小尺并且规格统一;无涂抹现象。

2.练习性作业:同步练习册

①每个信息窗选择不少于60%的题,可以作为家庭作业布置

②学生要做到书写认真。

③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有复批,字迹规范。

④体现实用性,发现学生有抄袭答案现象的考核为末等。

3.家庭作业:布置与批改

【具体操作要求】

1.通过强化作业“三个一”活动【做好第一次作业树标活动、举办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开展一次优秀作业评选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每位教师要互相取长补短,积极想策略,提高学生的作业常规水平,同时通过检查、督导、考核等方式,随机抽查学生作业,对每位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进行评估考核,从而培养学生良好扎实的学风。

2.加强教研组家庭作业集体研讨与备课。

(五)学生基本能力

【目标】

关注学生学业水平,重视过程,抓好阶段性调研和后进生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关注点】

1.向课堂要质量

(1)明确课堂教学重难点。重要知识点,跟进题型题组,基础练、变式练、一组组练。

(2)找全新课的代表性题型。

(3)重视方法的提炼。   

2.向作业要质量

(1)重视课后综合作业的设计,与错题归因归类,作业批改与反馈

(2)加强变式练习,变情境 、变条件;尝试讲解聪明小屋 ,提升学生思维。

(3)加强口算与计算练习。

3.向数学学习习惯要质量

(1)加强听、说、读、写、算能力的培养。

(2)指导学生圈画关键词理清数量关系,借助画图的方法进行思考分析,掌握解题思路。

(3)做到规范书写,摆齐竖式,及时验算,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

4.新学期开学后调整检测方式,将单元综合检测作为重点,为抽测做好铺垫。

【具体操作要求】

1.强化质量意识,确保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合理利用自主学习时间进行计算的训练,教研组统一单元教学质量过关时间,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强化过程性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和数学素养。

2.认真开展学生数学技能评价,本学期开展三次基本能力检测,分别是计算、应用、图示。要求教师重视能力检测扎实复习,检测结束认真进行质量分析,找准原因查漏补缺。

3.进行复习课的研讨观摩,利用知识点+题组的形式授课,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

四、教研活动

课标研讨。研读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实例分析”,引领教师把握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实施路径,持续改进教学行动;

教材研讨。着眼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单元知识结构、信息窗知识点三个维度,从重点体系、重点单元、重点课例入手组织研讨活动,提升教师教材解读与把握能力;

备课研讨。以“学评教”一致性、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为基本理念,集体备课要整体性分析安排一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与各课时教学侧重,个性化备课要切实落实各课时的前后关联,精心匹配学习活动与题型、题组,提高学生学与练的质量;

作业研讨。展开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研究,提升课前导学作业、课后巩固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质量,重视作业设计的整体性、前置性、多样性与实践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素养。

五、保障措施

1.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充分利用师带徒的管理机制,让新入职的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尽早熟悉各项常规要求。

2.对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培训,对常规、课堂进行实践指导。

3.经常开展抽查、普查和展评活动,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互帮互学。

4.进行骨干教师课堂引领观摩、组内打造青年教师课堂、观看名师课堂、翻录名师课堂等活动。

5.各项活动抽查与普查结果纳入教师的目标责任制考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