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徐家店镇中心小学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教研计划

日期:2024-10-17     

字号: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以及教研室下发的小学段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新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会要求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建设,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深入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我校道德与法治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制定我校本学期教师专业成长专项教研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升教师专业理论素养。

2.观名师,学名师,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授课质量。

3.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推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三、推进策略:

(一)学习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提升教师专业理论素养(9月)

学习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学习道法课标中的五个核心素养内涵(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记录笔记。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各年级“学段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描述”等具体内容,并运用到备课中。

评价标准:

1.道法核心素养:教师边学习,边背诵,并且在备课详案中体现核心素养。

2.教师详案备课中教学目标要聚焦核心素养,活动设计指向素养导向,反思要集中体现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观名师,学名师,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授课质量(10月)

教师自主观看教研室下发的两节优质课《长征》、《法律是什么》,记录听课笔记,学习授课老师核心素养的落实,德智文法课堂活动的运用,教学目标的达成,资源的选取与应用。

评价标准:

1.教师观看时写听课记录,在环节的旁边进行批注式评课。青年教师选择一节课进行仿课。

2.关注“德智文法”课堂的落实与运用,怎样设计并运用活动策略。

3.教师关注“新闻之眼”“辩论之声”德育策略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及实施效果。

(三)开展教研活动,“新闻之眼”策略的运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的意识(10月中旬-11月下旬)

教师利用课堂时间,组织中高年级学生观看新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热点意识,培养播报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应变、写作素质。

评价标准:

1.  课前针对学生的播报稿进行指导,随课教学进行播报,开展活动初期保证班级三分之一学生能参与,最终确保中高年级学生三分之二学生参与,能够流畅、有激情地进行新闻播报。

2.  教师的详案中要有“新闻之眼”具体呈现。

(四)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学习教研室下发的单元视角下优秀教学案例设(11月下旬)

组织教师学习单元视角下优秀教学案例设计《专门法律来保护》。学习以单元为主,凸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导向,梳理单元大观念,从整体把握单元。

评价标准:

1.教师自主学习教研室下发的优秀教学案例,边学习边记录。

2.形成大单元备课意识,逐渐在单元备课中运用。

四、保障措施:

1.教研时间:每周一下午一二节课,如果因学校其他事情安排延误,则另选时间或者在QQ群线上交流,以保障教研时间。

2.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观名师,学名师,学习优秀教学课例等活动,推动课堂有效教学。

3.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讲课、评课、反思等一系列活动,完整记录并整理相关材料及时上交。

4.严格按照主题教研工作实施步骤,组织教师围绕主题开展听评课活动,认真填写主题教研活动记录。


海阳市徐家店镇中心小学

2024.9.1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