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中学(初中部)2024-2025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4-10-11     

字号:

2024-2025学年,学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落实新课程标准为根本,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创办优质教育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方法,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为了把下学期教学工作做的更好,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强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业务和政治理论学习。一是学校每周通过会议传达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指导。二是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基于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理论。三是继续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区学科培训以及区内各工作室教研活动。四是各学科组积极参与到区域划片学科教研以及听评课活动,经常与烟大附中、滨海中学开展线上或是线下的教研活动。五是继续开展好校内每周的集体教研活动。

2、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于近几年参加工作涌现出的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如刘林、王梅、韩佳君、王莹、赵敏、郭本梅、王璐等要压担子,让他们多参与教育教学管理事务,使其牢固树立名师意识,早日成为学校的中流砥柱。

3、新学期教师岗位安排。下个学年初一采用新老教师相结合,传帮带的形式,让新教师完成从初一到初四的大循环,让他们的知识体系实现完整性。其他年级从初二至初四都实现了教师循环。

二、 主要任务与目标

1.以新课程标准学习落实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研讨,强化新课程标准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2.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重点,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教育。

3.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教研,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加强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4.深化“质量是生存”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强化各年级特别是毕业班教学质量的调研与监控,力争完成各项教学质量指标。

5.根据学校教学发展的规划,修订和完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建立适合我校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规范办学行为,加强“五项管理”

(一)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规范课程建设。开齐开足音体美以及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三)减轻作业负担。作业每天控制不超过90分钟。学校和年级领导通过每天随机抽查调研加强统筹调控,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科学合理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着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结合校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精准设计难度,创新作业类型方式,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教师对学生书面作业实现了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坚决杜绝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四)进校教辅材料严格按照“一科一辅”要求。订购使用坚持学生自愿原则,学校和教师均不以任何形式强迫学生订购教辅材料。

(五)保障睡眠时间。我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科学制定校历和学生作息时间。上学时间不早于7:30,上课时间不早于8:00,确保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

(六)加强手机管理。

(七)规范读物管理。我校严格进校园读物的推荐程序和要求,防止问题读物进校园。课外读物坚持自愿购买原则,学校不组织统一购买,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八)加强体质健康管理。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九)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程建设,重视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活动。

四、抓实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要求教师教学中要践行常规的各项条例,具体地要抓实“备、讲、练、复、测、评”六大教学环节。备即备课,讲即讲课,练即课堂要强化练习,复即要反复练习,测即加强课堂检测,评即要做好适时地评价,表扬优秀,鞭策后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1、深化备课,精写教案。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基础环节,教师的备课应做到七备,即:备教材,备目标,备学生和学法,备过程和教法,备德育,备教具,备板书设计。

2、抓好课堂教学。

(1)、高效授课,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教学过程要做到“十化”,即:课前预习基础化,情境导入趣味性,素材选材生活化,实验操作规范化,习题选取梯度化,小组合作有效化,媒体利用化,知识规律整合化,教学逻辑归纳化,课后作业精炼化,教师要按此要求执教课堂,使课堂教学效果化。

(2)、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六个有效”(有效备课、有效选题、有效训练、有效讲评、有效自学、有效补差);教学手段上抓好“五个关键点”(常考点、新考点、失分点、潜力点、支撑点)。

(3)关注课堂管理,确保教师讲到的知识学生能够听到、能够记住。教师授课要关注到班级的每一名学生。教师要精讲、少讲、多练,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认知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去讲解,给学生知识巩固的时间。

(4)强化重点知识、重点题型的反复训练。一是对于每章节的重难点要采取复习检测,对于普遍存在的面上的问题要重新进行讲解、练习、巩固、检测过关。二是对于平时欠缺的基础知识的强化记忆要再拿出时间进行背诵、复习、巩固。之后再进行新知识的继续讲授。

(5)各学科制定对于各个层次学生包括优生、中游生和后进生的课堂教学、辅导计划。

3、将常规检查结果纳入考核。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由教导处组织教研组长对教师的各类教学常规进行检查,评比量化打分,对于不合格的教师予以责令整改、扣分,同时教研组长要将本组成员的教学常规评选出第一、二、三、四名,对于优秀的教学常规学校通过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常规展评的方式,选树典型,规范常规管理。

4、加强教学秩序管理。学校领导每天对教师课堂授课和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通报批评。

五、增强教研意识,提高教研水平

牢固树立“大教研”观念,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1.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应积极指导本组教师开展各项正常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定计划、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要详细研究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教师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将三个“维度”整合起来考虑,中心目标和辅助目标相结合,依据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有效的教学形式。要有活动记录。要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确保教学案真正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上公开课的教师应提前一周将内容告知备课组全体人员,共同探讨教学路径,课后在一起讨论教学得失,从而切实提高教研实效性。

2.要提高教研活动在教研组工作中的份量,各教研组要多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多分析教材,多进行专题讨论,鼓励教师多开设公开课、示范课,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成效。

3.进一步落实听课评议制度,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教师。听课要做好记录,评议课要有的放矢。提高思想站位,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保障德育先决地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4.教研活动安排

9月:新学期计划、全区教研会、高效课堂研究课、青蓝工程、校级优质课评选活动。

10月:级部教研会、课堂整改教研会、师傅示范课、全区教研活动。

11月:复习经验交流、常规初查、阶段性质量检测。

12月:考试经验交流、徒弟汇报课、复习策略交流、校级教研、教材整合交流分享。

六、加强教研组建设                       

一是在我校雁阵式教研模式下推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各学科教研组每周集中备课一次,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为各年级教师归纳总结每周讲授内容的教学重难点,努力做到:

1、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每周进度、定教学资料、定中心发言人。

2、五议。即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手段、议课后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信息。

3、六有。即有重点,有措施,有收获,有提高,有记录。各备课组将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研讨、考试信息研究、考试方法指导作为备课组活动的核心资料。

4、作业的布置量适中,要求全批全改。作业的目的要放在透过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上,反对贪多贪难、食而不消,作业务必对教学资料具有典型性、基础性和概括性。对资料中的习题要加以分析,去粗取精,对参考资料的资料加以比较、适当补充。作业要分层,以减轻学生负担为根本原则。要自批、记病例、汇病案,对症下药,让每个学生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努力造就优等生,带动中等生,辅导“后进生”。

二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每学期结束,以学科组为单位将教学资源上传学校资源库或打包存储到移动硬盘保存,每个学期初将教师的教学资源上传实现资源共享。

三是每学期学校组织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复习观摩课等活动,各项活动均由各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听评课,其他学科组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活动结束后制作美篇为其他教研组提供学习借鉴。

四是优秀教研组的评选依据各教研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优质课、论文、学科竞赛、教学成绩的综合积分进行评定。

七、强化教科研,走“科研兴教之路”。

以课题研究为中心,教研科研有机融合,透过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现实性的问题加以探索和研究,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接地气,能解决实际问题,不必高大上。各教研组用心制订好各组的课题计划和活动计划,做到有准备、有主题、有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深层次上开展教学研究、教改试验,实现教师人人有研究的课题。

八、现实问题探究

1、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精讲精练、少讲多练的教学理念,让课堂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领,指导学生开展好合作与探究。

2、高度重视初二数学,初三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以及初四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教学工作,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科学校领导要经常推门听评课,跟踪连续听评课,教研组也要经常听评课,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作为被听评课教师要虚心接纳大家的意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强化初二地理,初三历史、生物、微机会考学科的教学,加大课时量,加大检测力度,每两周要组织一次综合性测试,成绩上报学校,学校对成绩要进行分析,做好评价反馈,教师及时作出整改,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4、强化初四教学工作。要求初四各学科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质量检测计划。基于这届初四数理化英各学科特别差的特点,要求教师授课要强化基础,少做或者不做难题,从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起。要加强课堂检测力度,对于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要强化人人过关。每月要召开初四专题研讨会议,交流各学科进度和学习情况,制定对策。

5、强化初四体育考试项目的训练,加大每天训练的密度与强度。

九、各年级学生特点应对

1、初一、初二要强化习惯养成教育。重视班晨会教育,在课上听课、笔记、回答问题、作业完成,课间纪律、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助人为乐等诸方面严格要求,加强引导。

2、初三学生处于青春期也是叛逆期。这个阶段,作为班主任要格外用心,要关注思想有波动的学生,经常开展与这些学生的谈心活动,让他们克服心理、思想问题,将所有的精力都能够倾注在学业之上。

3、初四学生面临中考,要加强心理辅导,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没有心理疾病。要充分发挥好导师制的功效,作为导师要全方位的关注自己责任学生的情绪,及时开导、促膝谈心,化解学生内心的焦虑,让他们轻装上阵,决胜中考。

十、第一学期计划开展活动

1、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9月)

2、开展感恩老师活动(9—11月)

3、养成教育活动(9月)

4、读书月活动(10月)

5、教师教学常规展评(10月)

6、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10月)

7、初一至初四英语词汇大赛(11月)

8、初三、初四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竞赛(11月)

9、初一至初四语文作文大赛(11月)

10、感恩老师演讲比赛(12月)

11、开展“解甲庄中学教师论坛”(12月)推广优秀教师优秀教学工作经验,引领好教育教学工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