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教师认真学习并掌握好2022新课程标准,以《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烟教科发【2022】1号烟台市教科院2022年工作要点》、《莱阳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2022年工作要点》文件精神为指导,规范教学管理,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养人才。
二、工作目标
1.全面落实莱阳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精神及教学成绩评估方案,加强学习2022新课标、转变思想观念、深化教研教改工作,狠抓规范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2.根据各年级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各级部分级目标。
初四级部,核心工作为提升学生成绩,抓实课堂教学研究,做好“抓中辅差、培尖促优”的工作,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按计划整体推进教学进度,为中考复习做好准备。
初二、初三级部,全面抓好基础教育,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防止出现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要求年级老师加强学法指导,从拓宽学生知识面,从注重知识的应用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级部,抓好习惯养成教育,做好小升初衔接工作。
各年级同时要转变教育观念,既要抓全体,又要做好分层教学,分类辅导,确保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
3.做好学科建设,抓实学科教研活动,严格学科常规管理,强化集体备课质量,优化学科教学过程,教师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找寻最有效之教学方法。
三、重点工作
1.壮大教师队伍,让新教师快速成长,继续强化师徒结对工作,充分发扬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优良传统,促进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
2.级部主任承上启下,是学校之腰骨,发挥级部主任引领作用,发挥级部团队作用。加强级部团队建设,形成以级部主任为核心的级部团队。级部主任负责管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负责作业管理,负责各学科间的协调,负责任课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协调,协助薄弱学科教师提高成绩。
3.互帮互助,提升教师能力。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公开课等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4.组织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适应新要求,应对新变化,研究中会考试题,做好差异教学,实现高效阅读,提升核心素养。
5.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提高创新意识、深化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利用现代技术,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6.各学科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开齐开足音体美和综合实践课。按照省课程要求开齐开足音体美和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强化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薄弱学科的指导与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7.继续有效利用网课形式教学。做好“互联网+教学”的融合,充分实现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有效结合,引导全校师生合理有效地利用好网络展开教学活动,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性及实用性。将线上功能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四、管理与措施
1.做好团队建设,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1)师德引领教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老师的工作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深切感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丰富内涵,提高工作积极性。
(2)继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尤其是2022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检查评价。每学期学习笔记不低于五千字,并联系教学实践围绕确定的实验课题,写好教改论文。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强化教师尤其是初四教师对中考试题的研究分析,把握命题方向。
(3)学校积极组织配合、教师认真参加公开课、市局各种评选、大比武等活动。
(4)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能力,努力提高教师课件制作、多媒体应用、组织网络课堂的能力。
(5)落实任课教师业务考试制度,包括教育理论、课程标准、教材、中考题等。
2.强化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机制。
(1)合理进行教师工作安排,发挥教师特长,让教师充分施展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中考目标,与级部主任、班主任、任课老师签订目标责任状。
(2)以实用制度为抓手,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科学修订教师工作量化评估细则,以制度促发展。
(3)发挥级部主任作用,落实级部负责制,把工作沉到级部、班级。各级部每天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每周检查一次备课及作业批改情况。
3.贯彻实施各科课程标准,不随意降低和提高要求,严格执行教体局教科研中心制定的教学进度,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课程表,不私自调改,尽量减少调课。因私事请假应预先调好课并将调课单交教务处备查。落实听课制度,倡导推门听课,尤其是领导干部每周至少推门听课两节。
4.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继续推行“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解题技巧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读写、计算、实验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开展校级优质课评选,教师按照教学常规要求上好一节公开课,年轻老师两节以上;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及课题的研究工作。强化英语人机对话教学。推进大阅读工程——经典诵读与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工程,建设书香校园。
5.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分组实验效率。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学习。上好综合实践课。
6.做好差异教学。将学困生转化工作及优生培养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度,加强对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及课业辅导;细化一套完整的优生培养方案,从初一开始,老师要盯好人。狠抓到底,促进优生的全面发展。把优生分给各任课老师,对此项工作进行量化,计入教师考核。
7.落实评价,加强教学常规的督查。每周一次级部长会,每月一次教研组长会,建立教务会议记录,学科活动记录,教师上交材料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