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海阳市发城镇第二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3-09-01     

字号: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在教体局的引领下,我校将重点抓好学校安全稳定和教育教学工作,突出学校教学特色,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并着眼于“教学管理的规范化运行、新品质课堂建设推进、教学研究的主题性实施、教学质量的持续性提升”,保持学生学习习惯稳固良好发展,努力促进我校各方面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整体工作要点与推进策略

(一)加强党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冲在前、愿奉献、有担当、干实事”的实干精神,引领全体教师踏实地、扎实地干好每一个活和每一项任务。

(二)守好安全底线。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预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机制,严格落实应急工作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隐患排查,每月至少开展 1次应急疏散演练。

(三)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学校将按照上级关于传染病防控的要求,制定专门的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大近视眼防控力度。学校将进一步规范办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视学生读写姿势和习惯,确保每天2次眼保健操时间,并规范学生眼保健操的动作准确。同时,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五)抓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大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小绿叶团队建立一系列的科学培养机制。扎实地开展好校本培训工作,做到每一次教研和每一次成长活动都有过程,都有认识,都有提高。启动青蓝工程,重视过程跟进,让青年教师在教育叙事写作和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在教育科学研究和自身的专业成长等方面迅速成长。

(六)加大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9月双常规活动月中,要加强对基础习惯的复习与巩固,从早晨到校后的每日阅读、眼睛保健操、课前歌开始,要做到过程跟进与指导。10月以后,3-5年级继续进行提高性习惯的培养,各学科要在总结反思这一习惯上,结合学科特点,选择一个习惯进行重点培养,并配合课堂教学,加大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并着实取得实效,实现学生学习习惯的 “真正养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七)深化我校新品质课堂教学研究。9月份进行推门听课,并相机进行指导,主要是结合习惯养成看教师的素养;10月份组织新品质课堂建设活动月,主要围绕教研室制定的“立标—学标—达标”建设思路,进行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再完善,让青年教师上课有章法、有思路、有条理性,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一是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要引导各学段教师的新课标培训与学习;二是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有机结合;三是与学生阅读推广有机结合,建立拓展阅读资源库。落实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等板块的设计理念,将课内外打通,让孩子们在海量、科学的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四是观名师悟教学智慧活动。继续组织观名师课堂活动,写教学实录,通过组织研讨活动,寻找新课标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在课例中的体现与设计意图,并通过此活动极力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五是做好阅读课“三读式”和习作课“五步法”教学模式。 

数学:一是基于新课标“学习-解读-运用”活动,控制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整体备课研究。二是开展单元连续课研究,加强种子课、生长课、应用课、整理课的单元整体性研究与应用。三是开展“观名师课堂,悟教学之道”活动,以名师引领,促自身素养提升。

英语:继续研究《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研究三、四、五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同时,突出德育目标的落实与达成,根据教学内容提炼德育要素,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简练的英语表达明确的德育观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学好课、讲好课,学名师,做名师”的仿课活动。     

科学:学习新课标,掌握科学核心概念,上好科学课。一是以“问题情境-实验探究-交流反思-迁移应用”的实验探究课;二是“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的工程实践课;三是以“呈现单元大问题-整理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汇总单元探究方法与思维方法-单元综合评价”的单元整理课。加强教研效果,开展“优课转录”活动,寻找科学素养在课堂中的位置与设计意图,来指导并提高自身课堂教学。

道德与法治:一是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发展学生的五个核心素养,依据“活动性、生活性、社会性、实践性、情感性”课堂建设要求,建设四元课堂;二是运用好四个德育策略,落实好“学评教一致性”理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思辨能力;三是做好有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现代社会的文明规范教育、法制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合的思政课一体化推进工作;四是规范道法课各种课型上课模式,新授课(入境-激情-深化-导行),整理复习课(单元回顾-成长盘点-结构梳理-榜样示范-深化导行),以及项目化作业展示课(激情导入-小组展示-评价表彰-深化导行)。

(八)开设校本课程,使课程设置实现多元化。学校将根据教师特长,集中拿出一节校本课,以安全为基础,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力求让他们学有所好,学有所长。

(九)统筹好劳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的“一亩阳光”劳动实践基地,将校园劳动课程与劳动实践活动课程融汇到学生德智体美发展的各个环节,打造我校劳动教育特色品牌,从而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三、常态教学工作要点和推进策略

(一)课程开设体现级部平衡、学科平衡。加强低年级、小学科的教学力量。全面开齐开足课程,提高学科教研能力,保证开设质量。将所有学科课程落实情况纳入到常态教研管理,着重在开好上寻求突破。采取教材研讨;课堂教学观摩;成果展示;经验介绍;实验比赛等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缩短教师之间的差距,培养教师的竞争意识。

(二)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分管领导或教研组长,学期初都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认真按照计划开展工作,注重过程管理。完善备课、上课、作业、教研等各项管理制度,利用读书、经典诵读等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三)开展常规教学活动月活动。九月份将作为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月”,学校将分学科制定常规教学基本要求,详细地规定计划、备课、授课、作业、学生学习习惯及有关教学活动的有关要求,严格第一次和第一周备课和作业的把关,开展常规展评,组织新教师讲课及组织学校优秀教师观摩课,加强工作推进过程的监督检查、总结反思和调整。另外,我们也将把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训练作为本月工作的重点。

(四)重视学生基本能力训练,确保教学质量。学生学科基本能力主要训练内容有:语文科的背诵、朗读、口语交际、书写、作文;数学科的口算与应用题;英语科的口语朗读、单词的默写;科学课的实验操作。学校将把好过程教学质量关。一是引领教师做好单元或阶段性调研的组织和评析工作;二是把学科基本能力培养纳入到学科教学质量的管理。关注对各层次学生的指导和落后班级、学困生的指导。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五)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途径,它可以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本学期要加强集体备课、单元备课中的“学情会商”研究,以“会商”发言的方式,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程度以及对此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具选用、课件修改等,通过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形成最终的学情分析报告,使其服务与教学。集体备课采取“初备—研讨—修改—试讲—再研讨修改—二次试讲—形成终稿”的方式完成,各教研组骨干教师要抓好每一个环节的研讨,务必扎实地推进,以增强备课效果和教案的实用性。

(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为主要目标,以抓实、抓细成长过程监督为抓手,促进我校教师快速成长。一是要求每一个年轻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制定自主发展计划,要有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以及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的实施策略。二是学校要制定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外出培训、听课、比赛、参观;与共同体学校的教育教学交流;校本培训(包括学本课堂的培训;常规性的课改实践培训;校内授课观摩;课例研讨;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详细的规划。 

实施教师读书工程,普及教育教学理论,促使教师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开展教师“讲故事”教育叙事活动、教师读书演讲比赛、教师“优秀读书人物”评选等活动;有计划地指导教师撰写学术论文、教育随笔等文章,鼓励教师建设专业博客,自觉反思整理教学成果,提高教师的专业写作能力。

组织小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课堂化”为目标,把课堂教学与小课题研究融为一体,教师采用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含量。

(七)搞好教研组建设。在总结往年教研组建设存在问题和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取消学科领导制,调整优秀青年教师任学科骨干教师,负责本学科的具体工作,保障学科教研活动科学化、自觉化,主动化实现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切实能够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研组活动向深层次发展。

(八)提高图书利用率,搞好读书工程。为了建设书香校园,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⒈订好计划。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制订读书计划,并根据所推荐的读书目录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学校每周有一节正课为阅读时间,另外,各班级要抓实抓细每日阅读工作,各班级要做好语文拓展阅读资源库建设,组织学生需静心看书,每天回家也需保证半小时的阅读;

⒉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系列活动。开展举行学生朗读和演讲比赛,设计阅读特色作业----全校统一设立。

⒊读写结合。利用好“微习作”记录本,让学生通过“微练笔”、“微仿写”、“微点评”和“微日记”等形式,观察生活,用笔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等。

(九)做好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加大我校的实验室管理力度,以实验优质课的评选活动为动力,促使学校开齐开足实验课。

加强小学学具的应用研究工作。在小学数学、科学教师中开展学具应用教师行动研究活动,通过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反思性探索,解决工作中的特定实际问题,提高教师解决学具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具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期末对数学、科学教师及学生进行学具应用操作能力考核,以考察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十)加强教研平台建设,做好资源共享。积极组织教师按时参加教研平台的建设活动,用好平台。年轻教师要随时在教研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新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并建立名师工作室,争取有一定影响力。


                                                                                                        海阳市发城镇第二小学

                                                                                                                  2023.09


                             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配档表

时间

周次

活    动    项    目

九 月 份

第一周

1.暑假作业展评

2.制定三级教学工作计划(校级、学科、个人)。(初稿)

3.制定校级习惯养成工作计划、校本培训工作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

4.画好第一次作业,备好第一课。

第二周

5.学科常规教研活动。

第三周

6.参加海阳市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并根据会议精神调整校级工作计划。

7.参加海阳市学科教研会,并要求分管领导根据会议精神及时调整学科工作计划。

8.进行第一次常规普查;推门听课。

9.布置有关早读安排相关事宜,布置拓展阅读资源库建设任务。

10.学科常规教研活动。

第四周

11.筹划全校分学科教研会活动(汇总第一次常规普查情况)。

12.各学科组织学科教研会。

13.进行“双常规活动月”活动总结。

14.制定并上报作业管理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

15.学科常规教研活动。


十月份

第二周

16.进行第一次学科基本能力检测。

17.启动新品质课堂建设活动月,组织校级课堂授课比赛活动。

18.学科常规教研活动。

第三周

19.组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主题教研活动;打磨优秀课例。

20.学科常规教研活动。

第四周

21.学科常规教研活动。

22.新品质课堂建设活动月总结。


十一月份

第一周

23.进行第二次教学常规普查、展评活动。

24.参加教研共同体活动与影子培训活动。

25.学科常规教研活动。

第二周

26.组织教师参加海阳市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27.学科常规教研活动。

第三周

28.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教材解读基本能力检测。

29.学科常规教研活动。

第四周

30.进行第二次学科基本能力检测。

31.学科常规教研活动。


十二月份

第一周

32.迎接学年末全市教学工作评估(教材解读、新课堂建设、学习习惯培养、教学常态管理方面)。

33.学科常规教研活动。

34.第三次常规普查。

第二周

35.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成果验收。

36.组织第十一届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暨教师才艺展示。

37.第三次学科基本能力检测。

第三周

38.各班级读书成果展评,读书小明星、书香班级评选。

39.学科常规教研活动。

第四周

40.各项活动资料归档,进行档案建设。


2024年一月


41.期末复习。

42.进行学科期末学业水平检测与质量分析。

43进行本学年教学工作总结。

其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