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青年骨干教师是老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的先锋,在教书育人、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根据我校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实际需要,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教学领军人物和青年骨干教师是我校教师培养的主要工作之一,为使这项工作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特制订本规划。
二、 培养范围
45周岁以内中青年教师,拟将这批教师全部纳入培养范围
三、运行模式
坚持教、研、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其中,“教”即日常教学、教研,旨在深入推进“学本课堂”、追求师生共成长的常规教学质量;“研”即读书与研究,旨在提高每位成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与专业素养的自修活动;“训”即为各级业务部门(包含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旨在以提高每位成员专业技能为目的“基于本土”、“基于学校”的培训活动。
四、培养目标
通过各类教学、教研活动,建立一支“基于学校发展”和学科工作需要的基层学科教学、教研中坚力量,从而不断提高全校小学各学科教研活动质量,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两效”课堂的深入推进提供专业服务,促动我校教学工作持续、均衡发展。
五、培养内容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自我成长,青年教师应在三字、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科学研究、课堂授课水平、学科知识提高、读书成长、教育管理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升。
六、工作要求
1、每位教师要制定研修计划,建立成长档案。
2、积极参与读书活动,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
3、积极参与学科研究活动,活动时交流自己的工作成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4、完成一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任务,并予以清晰完整的总结。
5、在“学本”课堂研究中追求自己的发展,能自己设计课件,较熟练地使用白板。每学期设计出自己满意的1个课时的教学案例。
6、每学期的听课、研课活动卓有成效(每学期不少于15节)。
七、工作管理
1、学校要把青年教师培养作为与常规教学,教育科研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要为青年教师建立培训档案,帮助他们制订专业成长自我规划目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为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培训交流等提供方便,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2、奖励机制。择优推荐骨干成员参加各种教学荣誉评选,对表现突出的教师推荐参加市“优秀学科带头”的评选,优先外派观摩学习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