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期,教学管理中心将在市教体局和杜校长的正确领导下,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发展全面、学有特长”为目标,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强常规,抓细节,提质量,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用“润”文化引领教学内涵发展。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二、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强化常规管理,夯实学科教研实效
1.落实教研时间和形式
根据本学期的教师队伍实况,合理安排学科教研组教研时间和形式,使团队教研真正协同日常教学活动。
2.抓好教研内容和实施
(1)解读教材,深研大单元教学
根据教学进度,教研组团队提前一个周进行单元内容梳理解读,从单元目标到课时目标到教学过程,细致解读,保证实用于课堂教学;在解读研讨中,以单元主题为核心进行合理规划,依据学科新课程标准,结合各种学习引领,深入研究大单元教学,使老师们都树立大单元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设置作业,建立评价体系
分层设置基础型作业、发展型作业、拓展型作业;对分层作业的跟踪评价,针对三类作业群,制定细致的评价标准,同时采用星级评价方式,做到创新与差异相融。
(3)多维关照,培养课堂习性
学科教研组学习《金城镇中心小学小学生课堂常规基本要求》、《评价激励语》,并依据学校提供的课堂常规基本要求和评价激励语,进行研讨细化,制定适合本教研组的课堂常规养成方案和评价激励语,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扎实落实,增加师生的亲和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良好习性。
(二)抓实常规细节,推进和润课堂效率
1.改进评价,深化和润课堂研究
坚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杜绝教师霸课现象,借课堂教学大比武这个平台,采取与教师考核挂钩和行政干预的方式,推进和深化和润课堂研究,由学生实践的单一评价变为关注教师的实践、学生的实践和师生的互动实践三方面的多维评价。教师的实践主要从真实情境创设、优质提问、任务引导、知识建构和板书设计五方面体现;学生的实践主要从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和学生书写四方面体现;师生互动实践主要从氛围和美、多维交互和多元评价三方面来体现。
2.依托五课,抓实学生习性养成
一类是以“走课”为主的推门课;二类是学科教研组内的“同课异构”接力课;三类是薄弱教师或学科的跟进课;四类是教学大比武的展示课;五类是研讨活动的示范课。通过常态化的“五课”活动,重点关注学生习性养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评课议课,促进教学研究实效
本学期的教学大比武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中听课,听课结束后全体评委要观摩教研组的评课议课活动,并将其记入评价。教学管理中心根据评价标准统一设计观课量表,同一组内老师依靠观课量表进行观课,教研组长组织老师们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依据观课情况进行评课议课,让主题性的互听互学更具“目标性”,促进教学研究的实效性。
(三)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坚持立德树人,多方协同育人
以抓好习惯养成教育为目的,培养优良学风。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科教学、主题班会、社团活动为载体,通过习性养成活动,加强学生的良好习性养成教育,培养宽厚包容、健康文雅、勤奋向上、自主合作的良好学风。
2.培养学科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3.加强劳动教育,掌握劳动技术
根据“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指导精神,因地制宜,工会、学生与教学中心三部门联合,构建以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公益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美好生活”课程体系,以此作为“333”生命成长课程体系的补充。实施中分年级确定劳动清单,通过争分评星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