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继续以校本教研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落实有效训练”主题活动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校本教研与有效教学管理、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充分突显教师作为有效教学的主体地位,发挥教研组织研究、指导、服务职能,不断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切实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努力构建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及目标
(一)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今年我校将坚持加强学生习惯培养,为学生终生学习成长奠基。
1.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一是开展好学习研讨。学校统一印刷栖霞市小学教研室下发的《栖霞市小学生学习习惯序列化培养目标与评价体系(试行)》,各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学习研讨,明确本年级本学段学生听说读写思习惯训练重点,并列入教研组及教师工作计划。
二是开展习惯养成活动。围绕习惯培养,教研组开展切实有效的活动促进习惯养成。
三是开展习惯养成交流展示活动。期末各级部依据实际组织开展学生习惯成果展评。各项活动开展均列入级部教研组考核。
2.规范学生作业管理
一是明确作业要求。针对年级特点,细化作业要求。各教研组开学初要进一步规范本年级作业细化标准,在学期中贯彻落实,逐步修改完善。特别强调作业过程的常态化和实用性,如基础训练类作业要体现作业过程的真实性,不允许出现统一答案式的作业方式等。
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围绕书写习惯培养这一重点,每月末各教研组集中开展一次作业展评。活动要留有影像、文字资料。教导处将坚持每月督查、不定期抽查、跟踪督查方式,针对作业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导。
(二)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管理
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坚持学校检查与教研组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形式,做好检查评价记录,及时总结与反馈,并将检查结果按比例纳入教师考核。
2.规范教师备课要求。为保证教师在充分备课基础上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规范教师备课要求:工作1—5年教师写详案,5年以上教师写10节详案加简案并写教学反思。简案要求格式规范,重点突出。教导处将加大备课督查力度,教研组坚持每月抽查一次,抽查情况计入教师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开展好学科知识检测活动及每学期一次阶段性和期末质量检测。规范组织程序,力求安排周密,质量分析到位,确保质量监控公平、公正、客观、准确。对于学科质量检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教导处将及时组织教研组、教师进行教学质量问题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加强检测后的动态管理指导,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做好培优补困工作。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有计划地开展好优等生培养工作,要培养优等生的创新精神,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积极组织辅导学优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争取优异成绩。同时,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辅导转化工作。
5.加强听课评课活动。教师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不能弄虚作假。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发扬教学民主,浓厚教研气氛。校长、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不少于30节。
三、工作措施
(一)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要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独特体验的激活。
2.课堂上坚持“精讲、互动、高效”的原则,继续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组织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
(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1.本学期,我们的教研活动要努力在“实”上下工夫,在“新”字上做文章,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采用集中与分散,集体学习与分组研讨相结合的办法,使教研活动丰富多彩,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尽量做到每次每人都有意见或建议发表,努力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
2.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青年教师将磨课当作自己成长的舞台。
3.教研组活动本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提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新想象的机会,培养学生赋予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室及校际教研共同体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外出听课的教师应及时将新的信息在教研活动时进行反馈、交流。每个教师不仅明确自己本年级的教学目标和所担负的教学任务,而且对其它年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有较清楚的了解,以求上下渗透,知识衔接自然。
5.务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牢牢把握校本教研“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基本层次,深入开展以“集体备课、相互观课、问题研究、推进教改”为主要特征的校本教研活动,认真总结研究探索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
(三)积极开展综合实践多彩日活动,用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书法美术竞赛及征文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能力的平台。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附:活动安排
二月
1、制定各教研组工作计划,各任课教师制订学科教学计划。
2、规范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要求。
三月
1、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评课指导。
2、各学科大教研组活动。
3、口算比赛。
4、德育优质课磨课活动。
四月
1、各班级经典诵读成果展示。
2、教师上交一份教学案例。
3、学生学习习惯与基本能力调研。
4、书法秀比赛。
5、教学常规检查。
6、准备期中质量检测。
五月
1、期中质量检测及试卷质量分析。
2、大学科组教研活动。
3、“读书小明星”评选及“书香家庭”、“书香班级”评选。
4、各教师上交教学论文。
5、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
六月
1、教研共同体科学、综合实践优质课观摩。
2、教研共同体科学、综合实践集体备课教研。
七月
1、制定期末复习计划,组织期末复习,准备迎接期末检测。
2、组织开展期末复习工作。
3、组织大学科组教研活动。
4、组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并进行试题质量分析。
5、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写出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学科组工作总结。
6、教研共同体活动总结。
备注:工作内容将依据上级工作安排和工作开展情况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