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海阳市发城镇第二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堂建设推进工作总结

日期:2023-07-05     

字号:

新学期,我校围绕教研室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要求,结合本学期的新课标学习研讨活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

一、继续开展新课标学习活动,夯实学科理论基础。组织新课程标准(2022版)的学习,是教师理论上的再深造、再飞跃,学好了课标,我们才会设定更清晰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活动任务才会有的放矢,课堂才会更加完美。围绕新课标的学习,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自学。要求:熟知新课标的各大板块结构名称,找出学科核心素养词,通过青年教师培养中的同读一本书活动,诵读核心素养词及解释。期间做做笔记,通过读写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2.跟专家学。一是观名师课堂,跟名师学课标;二是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标研讨活动。通过专家引领、课例观摩等活动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运用。

3.扎实开展校级学科教研活动。一是督促学科领导开展好“问题式”的常规教研活动,每一次的教研要提前选好主题、有讨论过程、有解决的方法;二是通过校级引领,做好各学科的主题教研活动。学期初学科领导根据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的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学科教研主题:语文--大单元教学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实施,数学--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策略研究,英语--单元主题主教材与绘本阅读教学研究。科学和道法要求每一学科实施1-2个核心素养词进行备课与课堂教学运用。

二、研磨课例,筑基成长。我们对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学评教一致性”课堂的关注不止局限于研课、展课,更多的是以研促赛,带动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纳入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核指标中,并随时巡课关注学生的表现。

一是在3月常规活动中,开展了推门听课活动。推门听课小组成员由校长、副校长和学科领导组成,不提前通知老师,完全是随时听、随时走、随时评。作为一次常规普听活动,我们没有要求教师制作评价量规,目的就是了解教师的教学基本素养,找出缺点与不足,指导教师逐渐成长。二是4月份开展了校级赛课活动。所有教师都参赛,并且要制定微学案和评价量规。

具体要求:1.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核心素养);2.观课量表设计(明确突破点);3.微学案设计(明确重难点)。

第一、教学设计中必须明确德育素养的渗透点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点,并且要有设计意图的解释,这样可以很好地将核心素养融入“学评教一致性”课堂,从而落到实处。

第二、观察量表中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突破点。首先,我们进行学生学习习惯和教师素质的要求,其次,我们要求目标设计必须准确到位,用词标准。最后在观课的过程中,设计的主要观察点要有:教师的课堂的目标、问题、活动和德育渗透,学生与教师的思维碰撞、德育内生和学生的参与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等。受学科特点限制,观课点由教师自己设计,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用心思考,并能根据量表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第三、微学案的设计要实用。以学生学习为本,体现出课前、课中、课后的“导-学-思”的合一,并且将微学案高效地运用到课堂中去。

本学期的校级赛课活动,一是查看在3月常规活动月的推门听课中,教师出现的问题是否改正,二是通过听评课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在课堂授课这一环节上逐渐走向成熟——能独立地设计出一节别人认可的优质课例。4月底,我校新入职教师迟晓洪,在经历同学科教研组的3轮打磨后,第一次勇敢地走出校门,到凤城小学进行试讲历练,尽管最后没有在全市青年教师的课堂授课比赛中过关,但经过这一次的历练,相信她在个人教学素养上会有很大的提升,这将会在她的执教生涯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青年教师教育叙事活动

作为青年教师成长的一种辅助培养手段,我们自上学期启动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后,就一直扎实地开展,每学期6期。要求青年教师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必须是真人真事,涉及到的学生用化名替代),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或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进行分享,或以问题的方式在教研组会议上提出,在参与教师的评论研讨中,肯定自己的做法、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既让参与的教师弥补了不足、增长了见识,又从某一种程度上加强了学校青年教师的团结与协作意识。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课堂建设一直是我校的薄弱环节,虽然每年也都在进行此项活动,但对课堂的打磨缺少名师的指导,我们靠着观名师课例、校内教研的方式成效一直不高,青年教师的成长脚步缓慢。因此,加强课堂教学,将会是我校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我们将继续下大功夫,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名师进校指导,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助力我校学科团队专业提升;继续加强研课、磨课活动,开展校际合作,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不同的环境下磨炼授课能力,提升个人的授教能力,争取在明年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突破学科限制,再上升一个台阶。

教育要不断持续地发展,关键在教研。今后,我们将在现有力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努力创新,做足管理,做细教研,做实运用,通过“党建+”引领我校特色发展,以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工作思路,更好地实现课堂育人,课程立人,以此推动我校的办学水平和谐高效发展,提升群众满意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