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龙口第一中学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工作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有计划地稳步进行。也取得一定成效和社会影响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出贡献。
一、课堂教学
本学年高一高二年级分别由三位专职教师担任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课,与心理健康学科间周上课。我们一直采用集体教研、集体备课,争取利用每一节课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为高考赋能。
二、社会课堂
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外和校外,这就说明周末和假期恰恰是我们组织活动的时间。每组织一次集体活动程序都很繁琐:前期考察沟通、活动申请签字、制定活动方案、下发活动通知、组织报名、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定制横幅、联系包车等等。活动中一刻不能松懈,确保每一名学生安全返回。
本学年,先后组织以下活动:
“十一”上午,组织开展爱国主题剪纸活动;下午到锦里七号五区,开展“新农村建设”调研。
疫情原因,原计划元旦前后组织的激光剪纸作品展改为寒假期间线上作品展。
“植树节”当天,组织学生近二百人到茂源生态农场义务植树。
4月16号上午,在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组织110多名学生前往烟台海创丛林环保能源公司参观考察。
3月22和3月24日下午大课间,在创客空间分别组织高一两个部的学生代表参观杨益波老师精心准备的激光剪纸作品展。
5.1当天,组织学生到下丁家精神展馆,学习前辈们的劳动精神,培养劳动价值观。
5.11日和5.12日下午,分别组织高一、高二年级“慧眼识树”校级评选。
7月19日新生报到全天,组织招募高一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为确保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每到节假日,都要以通知的形式号召学生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比如“十一”、寒假、“五一”、暑假、线上学习等,并提供常年有效的邮箱号,学生作品与照片可以及时发送。假期结束后立即组织作业评选颁奖。
三、形象工程
经过教科室全体成员的努力和各位的大力支持,学校在连续获得烟台市劳动教育先进单位之后,又获得烟台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校称号。我校的劳动教育案例被评为烟台市优秀案例一等奖,并推荐参加省级评选,2023年5月,又获得山东省一等奖。2023年1月《追寻先烈足迹 感悟常伦精神》在烟台市2022校园校园影视作曲品创作大赛中,获校园专题类三等奖。本学年,有两项活动成果被烟台劳动实践教育公众号报导。有 9名教师和 13名学生在龙口市劳动实践成果评选中获奖;有5名老师和 5 名学生在烟台市劳动实践成果评选中获奖;2023年5月,一名教师获得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团体优质课一等奖。
教学设计:以行动传承中华美德—“雨花斋”劳动教育案例
一、活动背景
“感恩”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来源于生活,传承在人与人之间。“劳动”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最光荣、最美好的词汇。今天的社会服务活动,既渗透了“感恩”思想,又发挥了“劳动”的价值,使学生们真正经历荡涤心灵的实践之旅。
雨花斋,是一个自发的、公益的、非盈利性的免费互助素食餐厅。最初的倡议者是一位几十年如一日提倡和推广素食的长老释文全,人们尊他为“雨花长老”。非常遗憾的是,长老已于第一家雨花斋开业后一年去世。2011年,雨花长老的弟子大行法师传承发扬雨花长老慈悲大爱的精神,在杭州建德指导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的互助素食餐厅“雨花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融入了雨花斋道义大家庭。并提出“没有杀戮,没有交易,只有感恩”的理念和“吃了就好,做了就好,舍了就好,够了就好,了了就好”的“五了”精神。雨花斋的核心理念和“五了”精神,是雨花斋生生不息、不断持续的动力源泉。
全国各地雨花斋彼此之间并没有组织关系、没有人事关系和财务关系,没有要求、控制和管理,更没有经济利益往来,完全凭着各地的爱心人士自发参与、自行组织。雨花斋在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的支持、参与下,走过了8年的时光。雨花斋的数量,并没有因为“免费”而减少,反而把爱传递给了更多人并带动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这项敬老孝老的慈善事业中来。据悉,全国各地已有近千家雨花斋,每天中午,向社会提供的免费素食逾十万份。
雨花斋倡导:环保健康的素食观念,和谐用餐氛围,提倡勤俭节约,光盘行动的中华美德、倡议关爱弱势群体和孤寡空巢老人。这也使雨花斋成为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特殊课堂。
怀着对雨花长老的崇敬之情以及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决心,学校组织近60名学生来到雨花斋开展社会服务及劳动教育活动。
二、活动时间及活动地点
2021年5月1日,雨花斋南山店
三、活动内容及活动过程
(一)学习雨花斋核心精神
早上九点,参与活动的全体同学在雨花斋南山店集合。人员全部到齐后,雨花斋的义工老师领学生们一起学习《弟子规》,学习雨花斋的核心精神。结合今日所学,同学们对墙壁上“感恩吃素”四个大字有了新的理解与体会。随后雨花斋的义工们给同学们讲解雨花斋的创立背景以及教同学们如何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二)整理桌椅
《弟子规》学习完毕,同学们先合作将刚才听讲时摆乱的桌椅放到餐厅内原来的位置,以便“家人们”中午到来时能够及时找到就餐位置。
(三)准备食材
被分配到后勤的同学们负责洗菜、切菜,准备食材,义工们叮嘱同学们洗菜的过程也要做到节约用水。所有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学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也时时刻刻都牢记“雨花精神”。
(四)迎宾、引领
临近中午,“家人们”很快就要来就餐,在义工们的带领下,同学们到门口一字排开准备迎宾。迎宾工作也是很讲究礼节的。义工们教同学们如何做出标准的动作:女同学要左手搭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左手上,男同学两手放在大腿外侧,中指对准裤缝。“家人们”进来用餐时,边九十度鞠躬,边说:“欢迎回家”。
(五)理念宣传
“家人们”在餐厅外清洁双手之后,走进餐厅,会发现室内有同学举牌示意。告诉他们吃饭时要轻声细语,要珍惜粮食、践行“光盘行动”。
(六)分发斋饭
发饭时间到,“家人们”都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等待同学们们为他们盛饭。此刻,同学们心情很激动,但他们也不敢有一丝马虎,带上帽子、口罩和手套,满怀着一颗恭敬的心弯腰给老人们递碗筷,盛饭时认真观察老人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避免多盛或少盛。当老人们吃完饭时同学们又怀着一颗恭敬的心为他们递上纸巾。殷曼昱同学对我说:此时此刻,看到餐厅中这些老人们,她想到了家中的父母,她希望在他的父母在年迈之时,也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在今后,她要更加努力,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想这就劳动和体验的力量,在生活的感悟远比课本的文字要生动得多。
(七)宣读感恩词
盛饭结束后,用餐前,同学们和义工们一起进行庄重而严谨的餐前仪式。同学们和义工们一起向“家人们”鞠躬,请“家人们”端身正坐,所有人一起怀着一颗挚诚感恩的心诵读餐前感恩词。此时,这首感恩词就像一首沁人心脾的歌曲,深深地打动了所有在场人员。
(八)体验素食
同学们和“家人们”一起体验了一次“吃斋饭”,斋饭不同于我们平时的饮食,很平常,很普通,却包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吃完饭菜后,同学们和“家人们”一起用“惜福水”涮洗碗筷、勺子,再将“惜福水”喝下去,做到不浪费一粒米。正是因为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践行,让雨花斋成为了全国唯一一家不产生厨余垃圾的餐厅。
(九)清洗碗筷、打扫卫生
用餐结束后,同学们们恭恭敬敬地将“家人们”送到餐厅门口,再回到后勤洗碗,拖地,打扫厨房卫生。为了践行节约用水的优良传统和生态环保的理念,同学们先用之前的淘米水洗第一次,然后再用清水洗第二次,然后再进行最后一次的冲洗。
至此,今天的工作全部完成,春季的暖阳照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就像同学们为“家人们”的服务。虽然劳动使身体疲惫,但内心的温暖早已将疲惫驱散。“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大概就是同学们此刻的心情。
四、活动反思
学生感悟: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来到了雨花斋做社会服务,我感触很多,收获很多;本次活动,使我收获的不仅是心灵上的升华,也让我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摆放桌椅、洗菜摘菜、清洗碗筷,这些劳动通过做义工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我充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来雨花斋之前,我以为雨花斋和其他餐厅的区别就是在于雨花斋就只是一个素食餐厅而已,来到这里做了一次义工,我才发现,雨花斋提供的素食都是免费的,并且只要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任何人都可以到这里来体验素食。在雨花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义工和“家人们”互相尊重,互相关爱。
在雨花斋,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感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生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对我们有或深或浅的恩情,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一切。
一碗最平凡的饭菜,却能传递温暖;一碗最平凡的饭菜,却能散发出最耀眼的人性的光辉。善良总会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希望,同时也能感染我们,这就是雨花斋餐厅可以不断扩大的原因,这也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温暖。我们也总以为公益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今天我才发现,原来公益就在我们身边。个人的微薄之力虽然渺小,汇聚在一起就是巨大的力量。
今天,对我而言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天。对我来说,站在餐厅门口带着恭敬虔诚的心,行九十度鞠躬礼的同时,口中还流淌出“欢迎回家”的心灵之旅还是第一次。看着那些老人们走进这样一家充满关爱、人人平等的“大家庭”中,我也学会了虔诚地感恩。并且我也更加期待下一次心灵之旅。
——殷曼昱
教师总结:
本次活动中,所有同学都能够做到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不论是整理桌椅,还是迎宾,又或者是为老人们盛饭,都饱含热情和对“家人们”温暖的关爱。他们不怕脏、不怕累,没有任何一个同学拈轻怕重,和义工们一起,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我相信,这次活动一定会在同学们的心中深深地埋下一颗“学会感恩”的种子,希望同学们以后能继续秉承雨花斋的理念,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更加坚定地走向远方。
学生成长档案:
学校设计《学生劳动教育档案》,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设为ABCD四个等级,但根据劳动场所及内容,可选用自评、互评、家长、教师、基地负责人评价,突出体现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学生劳动教育档案
成果评选活动:
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评比活动,每年7月份下发《龙口第一中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成果评选通知》,9月份进行级部初评,10月份进行校级评选与颁奖活动。每年“五一”、“十一”假期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开学后立即组织成果评选。近两年,受疫情影响,陆续组织了四次“抗议居家实践大课堂”成果评选活动。
校级成果评选报导截图 “抗议居家”实践成果评选截图
校园里绿植丰富,其中不乏鹅掌楸等珍稀物种,为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系列探究活动,学校每年定期组 “慧眼识树”项目式评选,通过学生汇报展示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专业评委现场提问、点评、学生答辩、树木指认、悬挂亲手设计制作的树牌、与树木合影等环节,增强学生跨学科研究、艺术审美和动手实践能力。作为烟台市首批研学旅行示范校,先后组织学生近3000人次,前往北京、南京、上海、曲阜、杭州等地开展研学旅行。其中成果答辩化解最为精彩,校外专业人士担任评委,与研究小组共同呈现唇枪舌剑的精彩。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学生评价多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慧眼识树项目式劳动评比 南京中科院成果答辩现场
劳动实践成果显著,学生在陶艺制作、电脑设计、3D打印、机器人编程等各级各类比赛中累计500人次获奖、40多份优秀作品在烟台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成果评选中,均获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