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海阳市发城镇第二小学2022-2023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日期:2023-07-01     

字号:

一、劳动教育目标

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通知》和《中学德育大纲》为依据、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制度。

二、劳动教育内容

内容:主要有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劳技课实习、学工学农劳动学生每天劳动时间分别应达10—30分钟。自觉落实劳动教育1+1+X课时制度,即上好每周1节劳动必修课;每学年参加1次校内外集体劳动周活动;X为课外校外劳动时间,用好学生校园轮流值日制度,每周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性劳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根据学校劳动教育清单制度要求完成自身的家庭、学校、社会劳动清单,定期反馈。积极参加劳动清单项目比赛。每年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或积极参与综合实践、社区服务和职业体验等活动

三、劳动教育基本原则

实践性原则。劳动教育应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求专职教师、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有机的结合学生所从事的劳动内容和项目,进行知识联系与渗透,做到手脑并用,以便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劳动态度,对劳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较快的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

综合性原则。根据劳动课的综合性特点,劳动课必须按思想教育、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三个要素对学生进行素质的综合训练。

迁移性原则。劳动教育的过程,是德、智、体、美、劳互相渗透: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育人过程,因而要把学生劳动转化为劳动态度,把劳动实践转化为劳动习惯,并内化为稳定的心里品质和劳动技能,形成能力和迁移。

量力性原则。劳动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所制约,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和文

化层次,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无毒无害、无危险的劳动内容和项目,并严格控制劳

动量和劳动时间,还要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组织劳动项目,不影

响教学与教育计划。

时代性原则。劳动教育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但要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本地区培养人才的需求出发,更好地体现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这就要求创造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四、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1、劳技课教学。要求做到课时落实、设备落实、教材落实、师资落实。

2、家庭教育中实施自我服务与家务劳动。

3、学校与社会公益劳动。

4、技能性活动课和勤工俭学。

5、工农业生产劳动。

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做到“五结合”:(1)课内外结合;(2)校内外结合;

(3)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4)必修课和活动课、选修课结合;(5)日

常劳动和集中劳动相结合。

五、劳动教育领导与管理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建立强有力的劳动教育领导系统,形成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保证,有检查评估的管理制度。

2、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成合力。

3、依托社区,建立劳动教育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重视劳动教育科研工作。

六、劳动教育的评估

学生个人劳动教育评估可根据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质量、劳动习惯列出考核内容,进行等级式考核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集体形式的劳动课、社区服务等可列入班级集体建设的考核项目进行考核。学校劳动教育管理评估包括管理、课程设置、实践基地与设备、师资队伍、制度建设等方面。劳动教育评估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防止片面性。通过自评、小组互评与他评等方式实行民主评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