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招远市第十六中学家务劳动契约制活动总结

日期:2023-06-15      来源: 招远市第十六中学

字号:

家庭是中小学生生活的最基本场所。中小学生作为家庭成员之一,自觉参与或承担家务劳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提升个人自理、自立能力,养成良好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有效路径,是强化责任担当与感恩情怀的关键一环。

招远市第十六中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劳动教育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方法、提升劳动技能为目标,以开展家务劳动契约制活动为主抓手,营造“我体验、我快乐”的校园劳动氛围。自开展“家务劳动契约制活动”以来,校领导和老师们高度重视,实施过程顺利有序,得到了家长和学生们的认可,达到了活动目的和意义。

一、活动准备——专家指引,科学布局统筹规划

在活动推行前,学校邀请招远市教育科学与研究中心的陈少燕主任和原芳芳老师进校指导,并就如何开展此项活动以及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明确活动主旨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体现学生个性特长的家务劳动契约制活动。

为确保活动的针对性、高效性、多元性,学校召开劳动实践活动专项会议,研究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并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班级群等方式征集家长们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做家务劳动的情况,以此来调整并制定更加符合生活实际的活动方案。

为了更好的记录学生的劳动情况,激发学生劳动积极性,学校设计印制了《家务劳动手册》,手册中设置有“家务劳动契约”“家务劳动项目难易等级与分值参考表”“家务劳动项目达标要求”“每周劳动清单”、“每周劳动总结与评价”“劳动荣耀金字塔”等内容,手册精美,内容全面,既有明确要求,又有激励机制,让劳动手册成为学生的“荣誉手册。”

二、活动实施——签订契约,携手合作促进提升

为了让学生由内而外的重视劳动教育,学校召开了家务劳动契约制活动启动会议,在会议上向学生解读了活动方案细则,并提出了具体实施要求。强调了家务劳动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学生是签订劳动契约的一方,要遵守契约精神,积极承担家务劳动责任。

向家长发放了《家务劳动契约制活动致家长一封信》,让家长明确活动的具体内容,作为签订契约的另一方,希望家长能根据活动要求,对学生的家务劳动进行一定的指导、监督和评价,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家务劳动能力。

活动实施期间,学生与家长签订家务劳动契约,双方各尽其职。学生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劳动清单,家长对学生的劳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同时可以用手机记录学生的劳动精彩瞬间,整理成文档、视频等形式当做学生家务劳动的佐证材料。

每周日,学生回顾本周的劳动清单,总结本周的劳动心得,家长结合学生本周的劳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经验,在评价中促进成长。

三、总结评价——多元评价,激发热情提高技能

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活动效果,劳动教师会在每周一检查学生的劳动手册,指出优缺点,并根据劳动手册记录情况对本周的家务劳动进行评分。学校劳动实践领导小组在此项活动开展的第二周进行了集中检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纠正;在第一个月结束时,评选了一部分“家务劳动之星”,以此提高学生们的劳动积极性,并在劳动中懂得感恩。活动结束后,评选出“家务劳动小模范”。 通过以评促学、以评促优的方式,不仅激励学生们习得一些家务劳动的方法,而且在活动体验中提高劳动技能。 

四、活动效益——螺旋提升,三维一体全面开花

回顾整个家务劳动契约制活动,我校全体师生上下一心,从个人—家庭—学校三个维度,层层推进,螺旋提升,实现了活动目的和意义。

学生在活动中,解锁了许多劳动新技能,提升了劳动技能,增强了劳动热情;体会到父母做家务的辛劳,懂得感恩父母,能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增强家庭责任感。

家长在活动中,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感受到子女的关心与体贴。通过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学校通过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了教育素材来源于生活,教育价值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招远市第十六中学坚守劳动教育初心,以德树人,以劳塑人。并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主动成为劳动课的受益者、劳动技能的践行者、劳动精神的弘扬者,让青春在劳动中绽放绚丽之花,让劳动在校园“落地生根”。

招远市第十六中学

2023年6月15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