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夯实党建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
加强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做到二十大精神全学习、全覆盖。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按期进行党的理论学习,各党支部继续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延续全校全员理论学习制度,要做到全校教职工每月参加学习,每月讲党史故事。每季度召开一次意识形态调度会议,制定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方案以及抵制和防范宗教进校园工作方案。继续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将党委主体责任细化分解为具体工作责任,积极参与争做清廉建设标杆城市建设,按上级的要求,月月开展活动,月月开展调度,月月进行汇报。
(二)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内涵建设争上新台阶。
进一步明确升学和就业的教学目标,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规范完善专业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根据学科特点,通过教研活动,交流与改进教学方法,贯彻“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现状及专业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争取使教学质量和效果有进一步的提高:公共基础课要继续推进“师生互动,有趣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要继续实施“模块+特长”的项目教学模式;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探索推行“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融合教学模式,增加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拓展普车和数控车床技能训练项目;会计事务专业准备采取仿真模拟教学模式,利用电商基地开展学生的现场培训活动,增加电子商务专业,拓展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培养方向,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采取幼儿园见习的岗位教学模式,并规划20余个活动设计模块。进一步开好德育课程,开展主题德育教育活动,要利用课前半小时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让全体教师参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前进行创业体验,为今后自主创业打下理论基础。
(三)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学队伍。
根据各级专业培训计划安排和校本培训计划安排,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开展全员参与的教师培训活动,组织各教学部根据学科教学要求开展信息化教学、教学能力大赛、专业技能培养、技能竞赛等专项培训,根据国家和省市培训计划安排,安排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培训。进一步构建教务处、教学部、教研组三层督查管理机制,确保教科研活动有序开展。成立校教科研团队,从专业建设、学科教学、听课评课、技能竞赛、信息化教学、课题研究、班级管理等方面,对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提出具体要求。组织开展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校级公共基础课优质课、专业理实一体化优质课评选活动。借助各级名师培养工程,成立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学团队建设。
(四)拓宽发展思路,保障实习就业正常推行。
认真学习山东省教育厅的关于规范学生实习管理的要求明确实习管理工作的目标方向,要全面重视对合作企业的联系对接,严格考察把关,从中选择社会声誉高,生产效益好,安全管理规范的企业,三方实习协议要重新规范调整,使之更加符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配合各专业部积极联系相关合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完成高水平建设年度任务。进一步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服务管理,招生就业指导处定期巡回指导,把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考核工作。
(五)开展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借助团委平台,组建成立“朝阳”服务社团、“心声”音乐社团、“溢彩画社”美术社团、“静韵”书法社团、“金手指”吉他与流行演唱社团、“益文”写作社团、“飞翔”飞盘社团、“青春”篮球社团、“绿茵”足球社团、“匠心笃润”心理健康社团等十个社团组织,开展非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激发学生潜能。
(六)突出“心育”特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进一步优化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发挥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教育功能,突出学校“心育”特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与健康课,通过社团比赛带动体育教学,全面推广飞盘运动项目,打造山东省“飞盘特色化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并展现自我,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继续借助华南师范大学智能评估系统,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心理危机的三级预防体系,通过各种形式提供个体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青春絮语”网络邮箱相继公布,在校内全面开展个体心理咨询服务;编排并推广心理健康韵律操,组织心理健康情景表演,针对音美专业举办考前心理辅导。
(七)增加培训实效,提高社会服务质量。
坚持服务基层、 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原则,预计培训电工、焊工、一般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达到1300人左右,龙口市安全学校计划举行3次全市范围内的网络直播培训;做好成人学历教育做好服务工作。组织完成学员上机考试、笔试,论文写作等。针对社区教育、乡村振兴等需进行专题调研,走访、参观兄弟学校,调研本市社区及乡村,征求意见,探访需求,撰写调研报告,拟对声乐培训、电商、智慧助老等培训项目进行立项。
重点(亮点)工作
(一)全力推进综合实训楼项目正常进展。预计到2023年上半年,实训楼地上一层框架柱、梁钢筋、模板加工安装及砼浇筑完成、一层满堂支架搭设、顶板叠合板安装及浇筑完成;二层框架柱钢筋加工及安装完成,满堂支架搭设完成。配套完成综合实训楼信息化设备规划方案,到2023年末,实训楼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二)全力打造“双元制”教学合作模式。推进实施中德项目的实训设备规划、招标、三方合作签约仪式等工作以及实训中心场地租赁、规划、招标等工作,初步探讨中德项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企业调研等工作。组建中德项目教学管理团队,制定项目运行管理制度。通过学生会、家长会宣传发动,本着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科学严密的选拔程序,组建2022级中德实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