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村里到处是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校外基地的黄豆也传来了丰收的喜讯。9月21日上午,烟台市福山区高疃小学五年级学生来到校外实践基地——烟台琪珈庄园,开展“走出课本,探索身边的科学奥秘——做豆腐”科学+劳动的实践活动。
通过活动前的准备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黄豆变成豆腐的过程:选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兑-沥干-成型。当学生们看到石磨时,都感到很新奇。你加豆,我推磨,几分钟就累得气喘吁吁了。原来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现在都是电机磨豆了,既方便又快捷,一粒粒金黄的大豆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乳白色的豆浆。过滤后将生豆浆煮开,就得到了香醇的豆浆,大家一一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接下来就是最精彩的“点”豆浆为豆花了,豆浆经过5-10分钟的冷却后,师傅要进行点浆了。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师傅,边加卤水边搅动,师傅对每个环节的力道都拿捏自如,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豆浆竟神奇地变成了豆花,这时候有孩子惊奇地喊道:“豆腐脑!”在师傅的讲解下,大家才知道师傅加入的卤水,就是氯化镁、硫酸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它可以中和胶体微粒表面吸附的离子的电荷,使蛋白质分子凝聚起来得到豆花、豆腐,这就是传统的卤水豆腐、老豆腐。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感受科学在生活中展示出的魅力,不禁感叹事物变化的神奇。
“快看,豆腐成型了!”随着老师的一声吆喝,大家一起见证了今天的劳动成果。豆腐的形成,包含了很多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好奇的科学世界。
经过漫长的等待,沥干模具里老豆腐里的水分,在揭开冷纱时,学生们终于见到了新鲜豆腐出炉时的脸庞。
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是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本次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幸福,也激发了学生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