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东莱街道遇家完小举行研究活动,全体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年10月11日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缺席人员:无
教学研究活动主题:一年级计算课课型的探索
中心发言人:马广良
一、活动讨论
通过参加此次活动,对计算课中每个程序结构的理解颇有感触,对计算课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计算课的基本模式主要有:
1、复习引入旧知铺垫
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是螺旋式上升,反复呈现。所以,除了新的运算起始课外,大多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迁移,通过学生尝试和自主探索获得。复习旧知一是唤起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经历。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和情感准备;二是为新知学习铺桥引路,打下伏笔,做好铺垫。我认为复习应抓住新知与旧知联系点进行;二是有利于为新知理解作好铺垫。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而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抽象性,特别是低年级计算知识更是枯燥无味,这与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形成很大的反差,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学生厌烦数学,致使学生出现偏科现象,不能全面发展。鉴于此,教师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特殊感情,由厌学变为乐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发展能力。
3、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明算理,会算法,懂优化。是计算课的重点,这一知识的获取,可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尝试、启发、设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或通过操作,在丰富感性认识基础上建立表象,理解算理,会算法。老师的指导只是尽量少走弯路,或不走进死胡同,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求知。
4、巩固强化内化新知
巩固练习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掌握情况的有力措施,使学生及时了解练习的结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的兴趣,并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高练习的效果。计算课相对比较枯燥,所以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淀,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习题。如独立算、对口令、开火车、抢答、改错等。
5、归纳总结自我评价
总结是学生对全课知识进行一次整理,进一步明确知识重点、关键,同时又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形成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自我评价,正确对待自己,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总结“你今天学到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难?”“你今天表现如果?”。对知识回忆的过程,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价值观提升的过程。
二、活动成果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能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和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必然多样。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地计算方法。
三、教研成果照片
龙口市东莱街道遇家完小
2023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