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学校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根据上级有关指导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以建立师德优良教师队伍为先导,以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核心,以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为手段,以建立业务水平高、“科研型”教师队伍为基础,以培养骨干特色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紧紧围绕“质量第一,学生第一,教师第一”的办学宗旨, “面向全体,面向规范,面向全市”的办学方向,在新一轮发展中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更上一层楼。
二、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83名。从学历层次看,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80人,占教师总数100%;从职称来看,一级以上职称教师数5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5.06%;从年龄结构来看,50周岁以上的教师有15名,占在岗教师21.1%,30—50岁之间的教师49人,占教师总数 7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专任教师达标率较高,整体实力很强。学校现有县级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荣誉36人,烟台市级荣誉9人,烟台市教坛新秀2人,农村特岗教师1人。
学校广大教师敬业爱岗、奉献爱生,具有良好的师德。但从专业化发展角度而言,学校骨干教师人数和比例、层次过低,各学科还缺乏在市区有较大影响的领军人物,需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的比例和层次。各学科发展也不平衡,需全方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发展目标
到2024年建成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身心健康的教师队伍。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从满活力、积极进取的浓厚氛围。治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偿补课、以教谋私等不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取得显著成效。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学科带头人、名师、名班主任等建设显著增强,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不断壮大教育科研师资队伍,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业,积极创建“一校一品”党建特色品牌,抓好教室、校园文化、图书室、食堂和网络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
2.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健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争做“四有”好老师。
3.进一步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
(二)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
1.加强学习。重点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资格条例》(国务院令188号)、教育部印发的《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烟台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办法》及有关师德修养的书籍。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巩固和增强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信念,激励教师严谨治学、勤业敬业、团结协作,增强依法执教、爱护学生的意识。
2.活动感染,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每年9月开展一次师德教育月活动,每年暑假、寒假前分别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促使每一名教师自觉树立“高压线”意识和“底线”意识,切实作到坚守“底线”,远离“高压线”。
3. 开展行风评议活动,落实监督机制。每学期结合家长开放日,通过家长满意度问卷开展师德师风民主评议,特别对有偿家教、体罚和侮辱学生、乱订教辅资料等得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师德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评先树优、年度考核等的重要依据。
4.积极落实教师宣誓制度。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教师节等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宣誓,积极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全力做好教师教育培训工作
1.抓学习。理论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前提,教师唯有学习和反思才能开阔眼界,丰富自我,博学多才,才能娴熟掌握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教育境界。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教导处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2.抓培训。一是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种骨干教师的培训、班主任培训。积极参加暑期远程培训,确保每名教师5年内完成不少于360学分的继续教育。二是构建成长平台,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大比武、上公开课等活动,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学校为教师的学习,进修、参加各种讲课比赛,提供各种方便和经费上的支持,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3.抓骨干。抓好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名班主任等骨干特色教师培养工作,做强做大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每年评选校级骨干教师,从中推荐部分教师参加县市两级各类教育教学评先树优活动。
4.提要求,压担子,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 。①选取一些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给其适当加压,让他们挑起教学改革的担子。②大胆任用青年教师,激励他们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校还经常组织他们外出听课,回来后让他们作汇报课;鼓励、支持、选拔青年教师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种教育教学评优活动,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与教学的实践中得到锻炼。③对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安排他们参加较高层次的学术活动,让他们参加或承担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的研究,使其挑起教科研的重任。④在青年教师中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比、学、赶、帮”的校园教学氛围,提升广大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四)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
我校现有县级优秀班主任14人,以此为依托,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专题,认真组织班主任培训,定期组织班主任老师学习管理艺术,交流管理心得。开展班主任管理与建设的经验交流和研讨活动,提升我校班主任队伍的教育思想,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切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德育工作。通过家长开放日、家访、班级文化展示活动,促进班主任队伍培训的实效性。健全学校、师生、家长及社会参与的班主任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科学、易于操作的班主任考评方法。将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查相结合,重点考核班主任的师德修养,育人质量,教学效果和工作业绩。对于业绩突出的班主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评先树优、职务晋升等优先。
(五)以课题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以烟台市“十四五”规划课题为抓手,通过专家引领、专题讲座、研究观摩等形式,深入开展实践研究活动,增强我校课题研究的实效性。通过这些研究活动,达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效果。
2.加强校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科组在教学教研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坚持教学中“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的原则,营造组组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的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五、保障机制
(一) 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王志利
副组长:温立强、王科贞、李滨新、石敏、黄玉佳
成 员:付双涛、王巧、王英章、刘晓蕾
具体分工如下:
石敏、黄玉佳:负责党建、师德、教师培训。
王科贞、温立强:负责教育理论学习、教研组教研活动。
李滨新、石敏:负责班主任工作培训。
付双涛、王巧、王英章、刘晓蕾:负责本级部教师的培训工作
领导小组要经常研究分析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并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完善和积极实施各项相关制度,加强经费投入,加强工作规划,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各项要求。
(二)制度保障
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各级各类骨干应该承担的职责,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机制,教师继续教育未达到规定学分的教师,不得申报晋升职称,不得评优评先。将教师师德表现、专业化发展水平作为中级职称竞聘、岗位设置和奖励性绩效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经费保障
用好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落实校本培训专项经费;对骨干教师研修和学术交流予以经费支持,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张星镇宋家学校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