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玉皇中学“七项规范”教学常规指导手册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学常规,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开展“七项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以“抓规范提质量”为主题的“七项规范”(即规范教学计划、规范备课、规范上课、规范听评课、规范作业、规范批改、规范检测)教学常规管理活动,现制定“七项规范”教学常规指导手册。
一、规范教学计划
1.学期教学计划编制要求是:
开学一周内,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内容和各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对教材“全局”要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所任学科的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应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实验教学及实践与考察活动安排、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扶优脱困措施、教学进度表、学科教研专题研究安排等内容。
2.单元教学计划编制要求是:
单元备课的目的在于准确把握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教学具有系统分完整的特点,在新单元教学之前,教师要编写单元教学计划,其内容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重难点分析、实验安排、课时教学计划、单元小结与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与讲评等。
3.课时计划编制要求是:
课时教学计划(教案)必须按课时编写,做到完整规范,环节齐全。课时计划的主要环节和内容有教学课题、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具和实验器材准备、教学步骤、教师精讲学生精炼的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手段、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艺术、体育课的教案还应有自己的特点。
二、规范备课
1.备课时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是加强教学预见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2.备课要吃透“五点”:即重点、难点、知识点、功能点、教育点。
3.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4.备课要做到“三写”即写学期教学计划、写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教学计划。
5.备课要备“两法”即研究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教法为组织学生学习服务。
6.备课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原则、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
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包保领导。
三研究:研究重难点的教学方法、突破方法及双基能力。
三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作业、统一教学进度。
7.教案必须做到一科一案,要完整、规范、节次齐全,详略得当,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有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为学生设计活动科学、合理,适用操作性强,符合学生实际,确保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1)教案要有新意,有创见,时间安排合理,符合学生学习实际。
(2)教案提倡超前一周编写,必须超前两课时编写,教师不得把教学参考资料、复习资料或习题集作为教案使用。
(3)语文学科必须有作文专用教案,要突出作文训练指导和作文评讲等内容
8.教案执行后,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后记,对计划执行中的失误及不妥之处,教学中的“偶得”、“精彩之处”等记在教学后记中。以利于教育和教学实践的积累。
9.教师无教案不准进入课堂。教师的教案应备节数学期计算办法是:周课时×20。
10.教研组长每两周应对本组教师教案检查一次,督察教案的质和量,检查后要签注意见和时间。教导处每学期检查不少于两次,检查结果作为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评价的依据之一。
三、规范上课
1.教师应按课表上课。按时上课,按时下课,教师不得私自调课,教师随意缺课属渎职行为,教师须于课前五至十分钟结束一切准备工作,在虚拟的教学氛围中酿造感情,进入角色,以饱满的激情走向课堂。
2.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举止庄重,精神饱满,着装大方、得体,打扮美观、文雅,端庄,不穿短裤、拖鞋,女教师不浓妆艳抹,不佩戴扎眼饰物。禁止教师在教室抽烟、吐痰,使用传呼机及移动电话等,禁止体罚和精暴对待学生。
3.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旨、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4.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变教师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为引导学生主动的探求知识获取信息,达到“教学相长”,变“教”师为“导”师,引导组织学生,教师要注意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出师生间的相互对话和评价,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科方法展示给学生。
5.课堂教学中要突出目标意识、主题意识、反馈矫正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既符合学科的特点,又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积极应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激发学生的内动力,解放学生的手、眼、脑等一切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思考、感悟、质疑、创新。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6.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巧妙启疑、讨论和标新立异,教师要适时适度解答学生的“问题”,允许“存疑”。
7.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简洁凝练、通俗易懂,准确生动,富有激情,声音宏亮,高低相宜,语速适中,快慢有度,抑扬顿挫,有节奏感,有逻辑性,讲普通话。课堂讲解要启迪思维,点拨技巧。引人入胜,轻松自如,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表情语言、体态语言、动作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特殊作用。
8.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足够的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讲解、讲述所占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要坚决废止“注入式”和“满堂灌”。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确保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9.课堂教学内容要以教材为依据又不囿于教材,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素材和科技素材,体现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还要对教学内容适当的延伸(向学科发展历史或知识背景延伸,向学科发展前沿延伸)和渗透(各学科间的知识、方法的交叉),使学科教学具有时代性。
10.教师要按知识的内在联系或知识的展开顺序等为线索设计板书,板书必须规范工整,设计合理,科学新颖,用字规范,条理清楚,繁简恰当,突出重(难)点,富有启发性,师板书对学生编制知识体系组建能力结构要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11.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挂图、模型、实物、实验等直观教具;运用投影及其他视听器材等电教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理、化、生等学科的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的开出率应不低于100℅。凡课堂上要做的实验,备课时教师必须亲自做一遍。
12.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一般有复习、引题、新课教学、训练巩固、小结整理、布置作业等。提倡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13.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和应变能力,能合理有效的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
四、规范听课评课
为了开展教学技能切磋,推动教师授课技能整体提高,培养青年教师早日站稳讲台,塑造学科教学能手,开展校本课程研讨,特制定本制度。
一、听课标准:
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每学期不少于30节/学期
青年教师(不满三年教龄)听课不少于20节/学期;
三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学期;
二、听课范围;
1.新调入教师观摩课由教研组组织,授课教师所在组的成员必须听课,欢迎其他教师光临指导。
2.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评选课初赛由教研组组织,组内全体教师听课并评分。复赛由教导处组织,全体教师听课,教导处选聘评委评分。
3.优秀教师示范课。校本教研汇报课由教导处组织,全体教师听课,并邀请有关人士点评。
4.公开研讨课,由教研组组织。组内教师全部参与,欢迎其他教师光临指导。
三、评课要求:
1.评课采取书面评议和口头评议相结合的方式,示范课、汇报课必须有点评稿,其它口头探讨评议法,并作好评议记录。听课教师必须在听课记录中填注评课详细意见。
2.评课因类型不同而有不同要求,新教师汇报课以站稳讲台为目标;教学能手、新秀评选课以授课艺术为目标;示范课、研讨课以单项重点内容为目标。
五、规范作业布置
1.布置和批改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凡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设的文化类课程都要布置作业。凡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在备课事先要做一遍。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做到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相结合,布置作业与自主作业相结合。
2.作业内容要精选,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预习与学生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难度要适度,分量要适当,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的难度和分量要区别对待,要控制作业量,初一、初二语数英三科,每晚不超过两科,每科不超过半小时;初三、初四语数英理化生史地政,每晚不超过三科,每科不超过半小时。
3.作业设置遵照市教研室的《教学常规》要求进行,提倡老师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作业。
4.禁止教师以做作业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不准给学生布置大量重复性、机械性作业。
六、规范作业批改
1.作业批阅要及时认真,符号规范,评价准确,采用记分(百分制)评价法和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评阅后要注明日期,语文基础练习要全收全改,作文可实行教师批阅和指导学生相互批阅相结合,带一个班的教师必须全部精批,带两个班的教师每学期至少精批四次,略批四次,作文要注意讲评,讲评要有教案。
2.对学生作业要规范化要求,严格训练。书写要工整、整洁、规范。不合而规范的可要求重做,未作的要求补做、补交。各科要提倡学生建立作业纠错档案,对作业中的错题要求学生先做错解原因分析,然后正确解答并记录在纠错档案之中。各科教师要建立学生作业批阅记录,记录学生作业中共性和个性的典型错误,对学生作业中带有普遍性的错误,教师在自习课或下次上课时要予以分析校正。
3.学校对各科教师作业布置批改情况每学期检查不少于两次。
七、规范质量检测
1.每次期中检测考试结束后,必须对学生成绩进行质量分析。
2.教导处每学期一次全校综合性的质量分析、其内容包括本校成绩、各班成绩、各学科成绩在兄弟学校排名;包括优势学科劣势学科通报、包括教学成功经验总结和失败学科反思教学质量奖惩及学优生表彰新学期工作展望。
3.年级组每次考试后进行全组综合性质量分析。内容包括学生成绩汇总、学生学情分析、下一步工作举措及教师学生活动组织。
4.科任教师每次考试后书面完成质量分析,内容包括:
(1)学生等级成绩分析
(2)学生双基掌握情况回顾
(3)存在问题
(4)弥补措施及改进意见
分析要客观认真,帮助学生总结优点及奋斗方向,促进学生成绩上升。杜绝用分数作为评价学业的唯一标准。
5.成绩分析数量和质量纳入教学人员考核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