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党建带关键,五带创五好”党建品牌建设。多措并举,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实效,促青年教师快成长;凝聚家校社合力,推动劳育家育心育再提升,促学生健康成长;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学校品牌。落实各项安全责任,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切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规范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切实做到“减量提质”。
二、工作安排
1.迎接党的二十大,积极开展“十个一”活动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通过开展“红色云展厅”进校园活动,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广大师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激发立足本职岗位践行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自觉行动,不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多措并举,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实效
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班主任的成长,关系到六中的未来。我校将改变以往“单向输入式”的规章学习和师德教育,进一步详细梳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列出问题清单,设置培训菜单,通过青年教师会、级部例会、班主任例会、全体教师大会等不同层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案例分享、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论坛沙龙等不同形式的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载体、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师培养,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能力和沟通艺术;结合三级家委会活动,积极进行优秀师德师风宣传;发挥公众号、校园网站等媒体宣传优势,弘扬“园丁”精神;向家长、学生公开学校电话和校长信箱,接受家庭、社会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办有温度的教育,育有爱心的学生,让家校共育的合力促进学校师德师风健身有更好的发展。
3.凝聚家校社合力,推动劳育家育心育再提升
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合作育人体系,形成家校合力,推动劳育家育心育再提升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抓好劳动教育思想宣传工作,使学校、家长和社会大众认识到劳动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系统、全面、有序地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研究,加强对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加强劳动教育在国家课程中的渗透,促成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
构建学校组织、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新机制,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家庭、家教与家风建设为重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家长学校建设为主阵地,以家庭教育系列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主抓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家长、学生和教师三方“共成长”,开创家校社共育工作新局面。
设立心理关怀沙龙,遇见更好的自己,系列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提升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业务能力,改变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咨询错误认知,积极寻找社会优质心理咨询工作坊,使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的意识,增强其调控情绪、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基。同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帮助教师舒缓心理压力,不断调整心态,以健康,积极,奋发,向上的情绪,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并以此正确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4.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学校文化是全体师生共同创造和经营的文明、和谐、美好的生活方式,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核心因素,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为进一步加强文明美丽校园建设,我校将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山东省绿色学校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明形象,激发广大师生热爱校园的热情,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5.整合课程资源,完善德育课程体系。
积极拓展德育课程内涵,因地制宜、整合德育课程资源,促进国家、地方和校本德育课程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开发完善德育校本课程,建立学段衔接、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完成德育品牌的建构。建设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6.优化干部培养机制,提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强化青年干部培养,夯实领导引领力、凝聚力,完善“雁阵式”协同发展组织架构。后备干部人才库和项目组持续建设,不断完善,实现了高效管理,也培养了更多的专业领导者,新学期我们将继续补充、优化人才库和核心工作项目组,细化工作类别,简化工作流程,优化工作实效,强化“鼓励、支持、参与”意识,让追随者变成领导者,让人人都成为管理者。
7.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内涵发展
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为目标,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发展规划,依托培养模式探索最佳发展路径,搭建梯级培养平台为主要内容,统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两个层面,以名师工作室和青年教师成长联盟为单元,实现教师的内涵发展。同时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提升日常教研的效益。通过专题学习、课堂展示、课题研究等活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8.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提升岗位意识,明晰教学目标。从管理到教研和日常教学,从中层到普通员工,要树立岗位意识,明晰自己的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通过教师培训、会议、论坛活动等等,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责任和担当意识。通过考核制度让学校教学目标与个人规划目标结合,实现学校内涵稳健发展。
(2)强化规范标准,注重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双减要求,规范课堂行为。杜绝体罚、变相体罚,杜绝惩罚性作业,杜绝课堂不作为等违规现象。进一步强化音体美日常教学管理,对日常教学进行专项督查,提升学生体能培养的日常力度。规范要求教学委员会的成员推门听课情况,教学问题及时发现立即解决。
(3)做好常态化教研,提升课堂质量。注重深度•对话课堂研究,继续三课共进,做好教研组长队伍的建设,开展教研组长研讨活动。注重当堂达标为基点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实。提升日常教研的效益。在推门听课活动基础上,开展教研组展示课、新进教师展示课、优秀青年教师展示课等分层研究活动,并与信息教学应用、优秀问题设计、优质课堂管理、主题复习、试卷讲评等主题相融合。并深入信息2.0、德融数理、实验教学等专项研究。
(4)规范考试管理,深入考试研究。会考、学考、实验技能考、调研考试、素养测试、阶段测试等等,教师明确不同考试的价值,强化日常分析,通过考试分析查找不足,指引学生发展和课堂建设方向。同时,不断积累经验,让师生通过考试获得发展和提升。
(5)潜心青年教师培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继续利用青联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围绕基本的素养提升、基本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强化学习,强化考核。并将教师考核与区域考核相结合,活动与培养使用相结合,通过专题学习、课堂展示、课题研究等活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通过对青年教师的青蓝结对、日常学习、日常课堂进行重点督查,让制度落在实处。
(6)补齐硬件短板,提升考核位次。学校没有规范化考场,学生外出考试以及学校考核均受影响。我们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标准化考场,一方面,分担全区和兄弟学校的考务工作负担,另一方面方面补齐考核短板。
总之,新学期我们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更加关注管理的内涵发展,努力探索适合本校师生成长的教育途径,提升管理的层次性和实效性;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提升,积极参与相关的评先树优工作,通过教学规范与提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开创六中发展的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烟台开发区第六初级中学
2022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