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屯小学教科研工作“十四五”五年发展规划

日期:2022-09-07     

字号: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我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之年。我校将在严格落实市局、市教科院、区局工作要点的基础上,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为内生动力,着力提升教科研一体化水平,真正服务好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好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好学生全面发展。强力推进深度课堂建设、“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等教学研究,不断创新教学管理评价机制、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力求在课堂教学改革、教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上取得突破,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切实贯彻“十四五”发展纲要,提高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水平,坚持教育科研为学校教学服务,为学校管理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宗旨,认真实施学校的“三大工程”,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提质”战略,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特制定北屯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五年规划。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以课题为龙头,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科研工作的有效性,实现学校科研工作管理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继承和发扬和谐高效的课堂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抓好常规教学与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坚持促进学生发展与促进教师发展相结合,明确教育科学研究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的优先地位。加大科研骨干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制订和完善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制度,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通过五年努力,建立教育科研三级管理网络,规范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构建比较完整的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实现“科科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目标,学校常规教研活动课题化,有二至三项学校主干课题能成为国家、省立项课题,以此带动学校其他课题、小课题研究的全面开展,并形成我校校本教研新突破的总目标。

二、重点工作

(一)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科育人质量

1.深化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着力于关切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的科学架构。开展“学科示范基地”创建活动,提升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水平、学科教育的优质化程度。根据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校级实施方案,并分学段分学科制定并落实年度推进计划,探索课堂改进的有效策略。深入推进基于学科素养的大单元、大概念深度学习、语文单元拓展整合阅读以及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改革,进一步转变学与教方式,提升常态课堂学与教质量。精化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提升其特色化品质。研制教学教研新常规,建立教学研评一体化常态运行机制。

2.深入推进德育新模式教学研究。完善学校的“德融数理 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深化研究的行动规划。举办基于德育新模式的思政课、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课例观摩课,推出一批学校和教师的先进经验、优质课例。

(二)注重课题研究过程指导,全面提升教育科研质量

1.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以高素质、专业化为培养目标,采取“读、研、写”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组建一支兼职教科研队伍,组织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培养,打造出一支专兼群相结合的新型教育科研队伍。

2.抓实课题工作

(1)重视常规教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教研方向由传统的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由科学本位向科学与人文整合转变。积极申请承担教育科研课题,争取在上级教科研部门为课题立项。

(2)加强课题管理。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围绕主题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组长和研究人员。指导各个课题组撰写课题申请书、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实验阶段性报告。争取做到课题研究校本化,力争完成一批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研究课题并上报研究成果。

3.校本研修工作

(1)对进行的备课研讨活动进行详尽的记录整理

(2)研讨课程主抓三方面:一是教学设计本身的研磨;二是“互联网+”与课程的结合与使用;三是核心素养在课程安排中的体现

(3)继续进行相关课程整合的研讨和交流

(4)提交有关“互联网+”与学科相整合的开发与研究

4.加快教学成果总结提炼。指导学校教师总结教育科研工作经验,发掘优势项目、优质课题,指导学校、教师总结提炼课题研究成果,打造具有学术含金量和实践影响力的本土化教改品牌。

(三)优化管理视导评估体系,全面提升服务指导质量

完善教学管理评估细则。组织教学常规督查,开展备课专项检查,做细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更加规范有序的课程环境和教学机制,提升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的认知力、执行力、创新力。修定完善教学评估标准和关键指标,探索建立更加科学、更趋合理的教学评估细则、教学管理办法。

(四)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打造美善课程体系。

对校本课程体系进行归类整理和细化。

1.完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操作模式

2.建立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保障机制

3.确定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设置方式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

5.加强校本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

6.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五、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

1.下发读书心得记录,做好有关教师成长系列图书的读书笔记。

2.每学期完成两次以上的校本培训工作。

为了更好的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我们将在开学后进行围绕课程体系与课程整合、课题申报与结题培训、互联网+与学科整合的相关培训,培训范围初步定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层面上。

三、工作思路

(一)管理建设与实施服务并举

构建学校科研工作网络、完善以核心课题为抓手的科研体系、实现有效激励的系统化管理和相应的制度,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

(二)备课组与教研组分层运行

从校本研究出发,在个体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科研团队,营造校本专业学术交流氛围,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强、合作共赢精神的开拓型科研骨干队伍。

(三)课堂教学与课程研究并举

以承担的重点课题为抓手,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发展趋势,并鼓励每位教师围绕重点课题,开展基于学科教学的问题研究。

(四)教师成长与青年培养同步

引导教师以教育科研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最终创造生动和谐的办学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深化、转化科研成果,避免低水平重复,提升学校整体水平。

(五)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1.做实校级课题研究。“课程体系建设和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教科室将负责对课题进行分解,帮助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与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基于学科教学的问题研究,通过对总课题下小问题的解决达成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2.加强课题管理力度,建立校级及以上课题的中期检查与成果鉴定制度,开展科研成果评奖。

3.定期组织学术活动。每学期召开一次到两次学术研讨会,努力营造学术探究的气氛。

教科研规划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开展工作,以提高教师的群体科研素质为目标,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以校本培训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以教科研服务教育教学,以教科研促进教育教学,以教科研优化教育教学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推动学校教育科研的科学发展,从而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