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今年的教材从名字上就改成《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体现出劳动教育在课程设置地位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涉及劳动教育和实践活动。主题里有劳动技术,生活劳动。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内容丰富,多个板块密切联系学生,从探究到社会服务,从劳动技术到劳动实践。劳动教育,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培养学生品行。
二、学情分析
一、二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三、四年级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堂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地配合。学生升入五年级,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经验已经掌握一部分,并且渗透劳动教育,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力也有所提高,有了比较强的自觉探究意识,渴望有机会走出课堂,领略自然的风采,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全力支持配合,才能顺利地开展活动。今年的教学计划中要体现学生劳动教育,因此在设计和指导活动中,需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活动内容,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2、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得到家长的帮助。
3、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5、利用好校园内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三、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1、热爱祖国弘扬和平友好,拼搏向上的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全面建设山清水秀的幸福新栖霞。
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实践活动,对自己的实践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2、强化学生对他人的感恩和爱 。
3、热爱大自然,绿化美丽的校园。
认知目标
掌握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一般方法。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能够继续自主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并在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下、协作下,完成1-2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以小论文、课件等形式汇报。
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在动手动脑,探究科学奥妙的平台上,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实践中去感受创作、劳动的艰辛,体会乐趣、收获成功。
四、教学重点
针对一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一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的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探究活动等一些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3、进一步提高学生整理信息,创造性的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5、培养劳动能力,学习劳动技能,绿化校园。
五、教学难点
1、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持之以恒的品质。
2、劳动品质的养成。
3、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教学方法
1、实践法、引导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探究法。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如果活动有需要,可以跨学段组成小组。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4、充分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园,开展种植、研究、收获、探究活动。
七、教学用具
1、多媒体、电脑、
2、网络资料
3、水培绿萝材料
4、各种饮料
5、制作衍纸材料
6、针、线、布和艾蒿
7、课件、图片、学生用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