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为更好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新课程改革目标全面落实,确保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特制订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如下:
一、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负总责,分管副校长直接抓,教研室负责具体抓,建立以校长室、教研室、教研组和教师组成的四级教研网络,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一)校本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定期组织不同教研组或课题组分别交流。
(二)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要求
1.每次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长要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周密的安排、按计划组织活动,做到准备充分、效率高。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长要做好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并作好活动总结,建立并保管好本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档案。
3.由教研组或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由负责人及时向教科室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
4.各科教师要积极参加相应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配合教研组顺利进行教学研究,以主人翁的态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质。
二、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课例研讨”为载体,“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示范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研组研讨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确立个人发展目标、制订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汇总,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名著、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三、校本教研领导机构
1.领导组:
组长:崔树喜 副组长:谭晓玲 王升强
成员:宋晓霞、毛春波、刘利但、汪新珍、高荣、李建辉、冯兆祥
2.教研组:冯瑾、牟永良、陈秀芳、陈丽、杨少朋、宋晓霞、王惠平、谭鹏飞、于小童、孙宣科、张霞、褚衍华、杨晶
四、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一)校长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校本教研总体规划,指导学校教研室与教研组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每年至少读两本教育专著,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互助同伴和专业引领的核心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要带头开展课题研究,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修订研究计划并给予指导。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研室等部门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等规章制度,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研队伍。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制定本校长期和近期教研工作目标,并负责监督实施。
1.选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校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做好自培工作,包括学校自己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2.根据形势发展,制定学校教科研计划,并逐级落实。
3.发动全校师生员工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4.组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开展教师结对活动,并负责督促检查和落实。
5.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教研组教研的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市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和进展情况,及时安排和总结本校教研工作情况。制定校本教研奖励条例,鼓励教师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
6.积极创建学习型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身作则,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全校师生形成热爱学习,实事求是、崇尚学术、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校本教研氛围。
7.组织指导教师听课、评课、观摩课等活动,特别要组织好“常规课型”的研讨工作。
8.组织安排好教师业务培训工作。
(三)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和基本单位。教研组长应在校长、教研室的领导下,积极认真组织本学科教学研究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教学教研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科研及校本教研计划并严格执行。
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组织进行听评课活动,及时总结、反思、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3.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4.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有组织备课组完成集体备课、检查教案、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共同研究:
(1)单元、章、节、课时的目标和要求;
(2)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
(3)作业或练习;
(4)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5)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通过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5.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6.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坚持每月1次听新教师课。
8.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练习题、单元过关题、考试题的质量,逐步建立学科题库。每学期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教研论文或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9.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务处、教研室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研室汇报工作。真正创建严肃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四) 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担者和受益者,这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应该主动、认真地参加教科研活动,在活动和反思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校内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各项教研任务。
2.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自己的集体备课任务,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4.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六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研讨课,上交一份最满意的教学设计,完成一份教育教学或教研案例,撰写一篇教学教研论文。
5.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教学计划。
6.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既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既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既备书面练习、作业,又备实验实践作业。
7.备课组内教师经常性的进行即时的教学问题的研讨、交流、协作和对话。
(五)专业引领制度
1.学校每学期要定期聘请专职教研人员到学校进行理论指导、教学现场指导以及专业咨询;开展学术报告会,每学期聘请一位教育专家到学校做专场学术报告,向教师传递信息、提供观念、训练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各教研组每学期必须邀请专业研究人员来参加“教研组教研指导”活动,直面课堂,进行教学现场指导,共同备课、共同上课,一起反思、体悟、交流,促进教师对新知识的建构。
3.学校每学期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邀请专业研究人员的有关费用。
4.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校本教研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每学期要做一节公开课,开一个讲座,辅导一个教师,出一节样本教案,写一篇示范性教学论文。
5.积极开展教师自学教育理论活动,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尤其是读教育名著。
6.开展教师定期外出学习活动,让教师开阔视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均进行考评,考评结果纳入量化考核(与评职调资挂钩),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教师专业引领制度,让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真正的专业性活动。通过专业引领提高教师独立教学的能力、独立研究的能力。
五、本制度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1.每学期开展评比活动,对教研组工作进行审核,评出优秀教研组,给予表彰。
2.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3.评比结果与教师个人年度考核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对校本教研工作不积极、无故不参加活动、态度差的教师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
4.检查评比常规要求见《开发区二中教学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