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兼职劳动教师:2人;
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
二、课程开展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一、二年级每周1课时;三、四、五年级每周从2课时综合实践活动中选取1课时作为劳动教育课。
内容主要有:整理个人物品、打扫教室卫生、校园卫生、劳动基地种植等。
三、基地建立情况
学校将教师宿舍前遗留菜地改成劳动教育基地,面积约为10m*20m=200㎡左右。
四、活动时间
每周五下午
五、参与对象
全校学生
六、工作措施
1.开展1次劳动主题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劳动周启动仪式,通过仪式教育、国旗下演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容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劳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与理解,继承与弘扬劳动精神,一起唱响劳动主旋律。
2.每2周开展1次校园劳动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校园劳动实践、劳动基地实践等活动,通过校园卫生清扫、班容班貌美化、劳动基地除草种植、校园文明劝导等形式,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积极营造“劳动最光荣”的劳动氛围。
3.开展1次家庭劳动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活动,通过美食烹饪、洗碗洗衣、家居美化清洁、家居花草种植、家居物品维修、制作贺卡或手工艺品等形式,一起与父母共筑温馨之家,弘扬勤劳传统美德。
4.开展1场劳动技能比拼活动。
积极开展校园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通过日常生活技能比赛等线下比赛和家务整理、洗涤缝补、变废为宝等线上作品赛,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比拼劳动成果,使劳动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里扎根。
5.开展1次劳动成果展示活动。
积极开展学生劳动成果展示活动。通过展示区、展示课等形式,利用照片、视频、作品等素材,全面展示学生劳动成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呈现学生人人热爱劳动,人人参与劳动、人人享受劳动的新景象。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深入开展。
各教师按照学校要求,依据学生年段特点,有序、安全地开展劳动周活动,精心设计劳动周活动计划,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培育劳动观念,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结合我校实际,发动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大力宣传在劳动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选取育人效果好、显示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典型做法,征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之后的劳动日记、实践成果、创意作品等,进行集中展示,形成劳动周教育成果,打造学校劳动周活动品牌。开展劳动周典型案例评选活动。
(三)建立机制,形成常态。
学校建立劳动周保障机制,为劳动周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人力、经费、场地等支持,做好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明确责任。德育处、教务处将劳动周开展情况纳入日常检查、督导、考核中,加强具体检查指导,推进工作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