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苏家店中学2022-2023年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日期:2022-09-19     

字号:

近年来,栖霞市苏家店中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依托学校位于农村的特殊优势,结合学校现状,积极整合学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建设校内外劳动基地,深入推进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建设与实施,初步构建形成了具有农村初中学校特色的“1234”劳动教育模式,践行了“以劳修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理念。

栖霞市苏家店中学是一所普通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里95%以上学生的父母是农民,这些孩子从小跟随父母生活在农村,耳濡目染了解一些劳动知识,但真正经常参与劳动的学生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一些学生从小父母比较娇惯,劳动习惯淡薄,缺乏劳动意识,从未参加过农村常见的一些劳动。因此,苏家店中学在“1234”劳动教育模式实施过程中,注重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让劳动教育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体现,时时相伴,让劳动思想贯穿学生成长。

“1234”劳动教育模式的“1”是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课程引领,开发主题课程,保障好劳动课时,每周固定开设一节劳动课;“2”是创建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依托两处基地为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提供场所;“3”是健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版块,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4”是通过“主题活动、特色发展、资源整合、评价激励”四种方式,探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新路径。

一、坚持课程引领,保障劳动教育课课时。

在劳动教育中,苏家店中学始终坚持课程引领,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生活的劳动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各班级每周从综合实践课中拿出一课时,固定为劳动课课时。学校严格劳动教育课的管理,不允许任何教师侵占劳动课,要上好每一节劳动教育课。学校安排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进行授课,组织带领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习劳动技能,交流劳动感悟,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传递正确的劳动观。同时,组织学校劳动教育骨干教师进行集体教研研讨活动,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推动学校劳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重视劳动实践,依托校内外基地开展劳动教育。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在学校办学面积及办公经费都十分紧张的条件下,苏家店中学想方设法对校内外可利用土地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多方筹措资金,建成校内管理采摘区及校外种植养殖区两处劳动实践基地。在校内管理采摘基地,通过将各种花草树木分配到班级,学生进行认领包干,轮流参与管理维护的方式参与劳动。在校外种植养殖基地,又分为养殖、蔬菜、庄稼、金银花、丹参、苹果六大区域,学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轮流到基地进行劳动体验,学习劳动技能。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了各种蔬菜,了解了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掌握了简单的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办法及家禽的养殖技术等。到了收获的季节,学校举行丰收采摘节,组织学生将校内基地的石榴、柿子、海棠果、银杏果及校外基地的苹果、地瓜、蔬菜等各种作物进行采摘,在班级内分享劳动果实。这些劳动实践活动,既保证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又让学生感受到种植、养殖的快乐,体会到劳动的价值。

三、围绕劳动教育三大版块,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为了让学生掌握劳动技巧,发展自立自理能力,学校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版块,开发了多个劳动系列主题课程,如日常生活课程有清洁与卫生、内务整理、烹饪制作等;生产劳动围绕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开发的课程有苹果管理、常见蔬菜的种植、中草药(金银花、丹参)系列等;服务性劳动主要有我做志愿者、防疫有我等。这些课程贯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实现了多方协同育人格局。

四、开展多样化活动,拓展劳动教育新途径。

1. 开展劳动实践主题教育

为更好地增进劳动教育实效,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学校每学期都围绕重大节假日及一些特殊时间节点开展劳动实践主题教育。如在元旦期间举行“包水饺”比赛,开学初期举行内务整理比赛,母亲节期间举行“我是烹饪小能手”活动等。通过组织比赛促进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利用展示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劳动竞赛督促学生掌握劳动技能,使学生们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2. 劳动教育与特色社团融合发展

为充分发挥劳动育人价值,增加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学校开设了多个特色社团,如烘焙甜心坊、巧手钩织社团、五彩丝网花艺坊、剪纸社团、衍纸技艺社团等。每学期初,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报名参加,学校为每个社团配备指导教师2-3名,每周集中活动一次,每学期末举办学校劳动成果展,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览,评选优秀学生作品。特色社团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劳动的成就感,感受到“一切创造靠劳动”的喜悦和自豪,激发了学生劳动的积极性。

3. 进行资源整合协同发展劳动教育

为弥补劳动资源的不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现代农业劳动知识,学校积极整合学校周边劳动资源,多方联系学校周边的各种特色种植养殖农户,为学生学习劳动技术提供便利。如学校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周边的草莓种植大棚、蘑菇种植大棚、黄瓜种植大棚等,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感受技术的神奇,增长学生们的见识,使学校的劳动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4. 优化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激励学生

在劳动课程活动中,通过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来激励学生。学校为每位同学建立了劳动成长档案,重点记录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的表现,如劳动态度、劳动方法、劳动参与积极性、劳动协作程度,创新行为及劳动成果等,通过教师(家长)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学生参与劳动体验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学校每学期开展“劳动小明星”、“劳动小能手”、“劳动小达人”等评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科学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励。

栖霞市苏家店中学将继续积极探索和丰富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扎扎实实开展劳动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达成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形式多样化;学生劳动习惯养成化,参与自觉化的目标,将“1234”劳动教育模式建设成适合农村初中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局面,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