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2021-2022学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日期:2022-07-16     

字号:

本学年,学校以“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教研的主题。秉承精准、深度、扎实的教研精神,学校从高位引领,科学规划,以“核心素养”为纲,以“三步七环”为法,研磨课堂教学,拓展特色课程,打造三级教研,促进师生成长。

一、优化课程,落实教学工作要求

为保证课程计划的严肃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我校除按山东省中小学课程计划认真安排课程外,还积极创条件,合理利用学校内部教师资源、场地资源和设备资源等,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1-4年级的葫芦丝课程和1-3年级的书法写字课程等。为确保此类课程的规范性和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分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作课堂教学指导,减少了因缺少教材而造成的教学随意性。

针对教学教研,学校确立了“贴近学生成长,精准教学教研,优化课堂教学,培育核心素养”的工作目标。重点落实“三项行动”夯实“五个强化”,确保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教研活动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问题—研讨—实践—反思”为操作方式,开展“三项行动”。即业务培训校本化、集体备课深准化、教研活动专题化。

教学管理落实“五个强化”。即强化师生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课程持续优化实施、强化语文大量阅读活动开展、强化个性化课堂教学研磨、强化精细化过程性管理。全力向高效精细化的教学管理要质量。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本学期,我校对优化作业的路径和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目前小学生作业问题的现状,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是优化作业设计。在设计作业时,加强备课上课作业一体化的研究,坚持各年级作业由教研组精选,以“分段定量”“分类定性”“分层定标”“分人定责”为原则,设计适合各年级学生个性发展的作业。

二是抓好当堂批改。我们鼓励学生的作业尽量在校内完成,并加强教师的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和答疑辅导,做到当天讲评,当堂批改。这一举措也减轻了课后学生的作业负担。

三是加强作业协调。各学科教师每天统一在黑板一角记录当天作业的内容和预计时间,班主任根据各学科布置的作业用时进行统一把控,严格控制作业量。

四是设立“无作业日”。我校将每周三定为“无作业日”,这一天任何学科不布置任何形式的作业,学生不背书包回家。同时,我们开展“周三多一点”活动,让每周三的无作业日,成为家庭读书日,家务劳动日,温馨陪伴日等等,让孩子体验更多成长的快乐。

二、五项引领,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以打造年轻骨干教师为核心,以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为载体,通过目标、情感、管理、课程、科研“五项引领”工程,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制定详细的师德提升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落实力度,开展了师德自查互评、签订《师德行风责任状》等活动。

深入开展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惩戒规则》、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主题师德教育活动。通过 “春天送你一首诗”红色诗歌创作、“赓续百年初心 担当育人使命”教师节系列活动,提升从教幸福感和乐业意识。

2. 学校把青年教师培养作为加快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构建教师“幸福成长”课程,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以《教师年度成长计划书》为载体,引导教师梳理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年度发展目标,制定达成措施。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成长过程实行动态考评,结果纳入个人年度考核,着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1)读书活动促提高。本学期教师读书富脑活动中按计划阅读了《核心素养导向的上课》《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核心素养导向的观课议课》《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等书籍。

(2)必修课程促发展。把三笔字、普通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列入教师专业发展必修课程。聘请烟台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于庆坤老师每周二到校对老师进行书法培训。硬笔字每周三练、每周国旗下轮流演讲等多种举措以赛促练,以练促提高,教师基本功得到较大提升。

(3)校本培训提素质。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请进来教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进行了新入职教师系列培训、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以观看业务讲座、名师示范课视频,二次培训等手段,多渠道对青年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培养。本学年,在寒暑期教师成长加油站活动中,教师累计观看视频培训373人次,观看名师优质课视频613节。

(4)外出培训长见识。本年度,派教师外出学习71人次,费用44370元,占办公经费的6.5% 。

3. 学校不断完善校内教师激励体系,通过“德勤绩能”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和表扬,激励教师个人成长。

经过一年的努力,二小的老师们个个有提升,人人是风景。学校《“五项引领”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成果,在高新区第二届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现场展示交流,入选烟台教科院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典型材料。

三、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建立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健全学校德育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做到岗位分工和职责明确。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并按步骤加以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少先队利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集中性学习宣传和主题教育。开展“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宣讲”等系列活动,增进少先队员对党、团队组织的认知和向往。

加强德育常规工作,坚持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开展“文明班级”“最好的我”评选系列活动。通过升旗仪式、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文明程度和行为规范合格率明显提升。

2.每周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深化交通、消防、防震、防溺、防欺凌、饮食安全、疫情防控等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行为意识。开展师生应急疏散演练,以演练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

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一节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坚持每天锻炼身体至少1小时,常态化开展大课间、眼保健操活动,科学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篮球、足球为我校学生必修的2项体育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目标序列化,活动多样化。把一至五年级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目标进行分解,明确规范体育课教学。同时相继开展了“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拔河比赛、第一届啦啦操比赛、啦啦操特色大课间、春季田径运动会、“德信杯”首届班级足球联赛、秋季新生军训、教师节教职工团建、首届校园三人篮球赛、秋季体测运动会、拔河比赛等体育活动,并且开展“每周一练”教师引领活动,以武术“少年拳第一套”为主线,结合力量、灵敏、协调、柔韧等素质项目,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磨练意志。

3.艺术教育丰富多彩,在保证常规美育课程开足开齐的基础上,开展了各种丰富的艺术活动,例如:班级文化墙设计观摩、中秋节画扇面、我为校园安全许个愿和“展艺之所长,为校园添彩”为主题的校园书画展,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让同学们乐中有学。其中,在“庆建党百年 传美德精神”烟台市青少年书画作品征集比赛中,我校有13名学生作品获奖,并且学校也荣获优秀组织单位。

此外,学校举行了“歌声满校园,唱响主旋律”合唱活动、第三届手势舞比赛、第一届古诗词大会,其中我校星辰古筝校队合奏了《兰亭序》,星韵葫芦丝表演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在烟台市“歌声满校园,唱响主旋律”校园合唱展示中,班级合唱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重阳节学校组织敬老活动,星韵葫芦丝校队到御花园敬老院吹奏《龙的传人》送上祝福。

4.劳动教育

深入探索“3+N”劳动教育模式,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细化N项具体项目,努力实现课程目标“宽”,全面育人、有的放矢;课程内容“深”,深层挖掘、深入探究;课程评价“活”,多元评价、因材施教。

一是校园劳动课程多样化。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学生一日

常规中,开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活动。举行“我是生活自理小能手”劳动技能比赛,形成了“学—练—展——比”技能评比模式;开辟“红领巾开心农场”基地建设,探索“模仿-操作-分享-创新”的劳动教育模式,让学生体验从播下一粒种子到收获、烹饪成为餐桌美食的全过程;开展节日主题课程,例如“十一—快乐劳动我创造”、 “巧绘迎中秋”“爱在重阳 孝在平时”等主题日劳动,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展剪纸、衍纸、折纸、陶艺、面塑、中国结等劳动实践校本课程,探索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与应用;“启迪科技梦 畅想新百年”科技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实践中感受科技的奥秘。

二是家庭劳动课程日常化。制定家庭“劳动教育清单”,

通过“最好的我”日日行评价记录表—“家务劳动打卡”,实现家校互动。

三是校外劳动课程志愿化。积极开展校外社会劳动教育,

探秘山东核电科技馆、走进高新区人民法院、中医馆、工业设计博览会等公益实践基地,在实践中提高劳动技能,培育劳动素养。

5.构建人人可行、天天可为、阶梯进步的 “最好的我”阶梯式成长激励评价。学校紧紧围绕“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办学理念,以赏识教育为主要手段,以“最好的我”活动为载体,以阳光少年——魅力少年——优秀少年三级校级表扬为主,以班级即时表扬、学科表扬信等班级表扬为辅助,以每日表扬、期末兑换、期末表扬为主要途径的学生素质评价。每周一次开展各级章的兑换工作,建立人人可行、天天可为的基础性、日常性荣誉激励机制。

同时,为每个学生都建立了“成长护照”,这是学校实行“最好的我”评价体系的载体,孩子们在校以及在家等各方面的活动表现都被纳入其中。根据每一项的表现情况,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小印章。到学期末,根据自己的印章数量可以兑换相应的礼品。成长护照是每年学生综合素质过程性评价记录册,达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真实记录每一个学生小学五年德智体美劳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历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