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最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突出多读、多思。让学生在多读,多思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掌握规律,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寺口中心小学一年级开展了解决问题调研活动。
一、活动的目的: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形成富有个性的、具有内在逻辑的思想和认识。
4、培养学生集体讨论和协作的意识与能力。
二、活动的准备过程:
经过学校数学组的讨论,活动按年级来完成,在班中进行测试,采用题目都是由紧跟教学进度,主要检测了20以内的加减运算,试卷共设计了5道题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具体安排如下:
1.两个班级数学老师交换监考。
2.拟定答题时间的时间为20分钟,监考人要记好收发试卷的时间和最快交卷时间。
三、具体的实施过程:
检测的整个过程学生通过仔细读题认真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各位同学摩拳擦掌,沉着冷静、答题神速,将平时训练的解决问题的技巧用于实际,三个班级的同学答题神速,做题过程中,学生坐姿端正,书写正规,做完以后认真检查。从孩子们紧张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奋勇争先的决心和信心。
认真答题的孩子们
为了检测出真实有效成绩并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比赛监测、批改试卷任务由一年级数学组教师担任。
我们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整个过程开展的紧张而有序。很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学生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共有75人参加测评,优秀率达到百分之八十。
学生优秀试卷展评
四、总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学生学习的问题
1、学生列式正确,计算出错,但人数不多。
2、学生识字少,读题速度慢,理解能力不够。
(二)教师教学的不足
1、教师对于多类型的应用题没有归纳总结。
2、教师注重量的积累,忽略针对性训练。
五、通过本次活动,教师在以后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体现为客观的物质条件,更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它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石。良好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家校关系等,为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3.教师、学校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数学趣味活动的机会
4.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如撰写数学日记、制作数学手工艺品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之美,为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5.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优秀的教材资源
6.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最主要的特色是通过“情境+问题串”的编排模式,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通过该模式展开数学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且通过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解决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夯实数学基础知识,进而推动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提升。
7.教师应该改善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
8.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比如采用画图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采用举例子的方式,使数学知识的应用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问题与数学问题息息相关;采用列方程的方式,帮助学生抽象数学问题,让学生从解决数学问题的描述方式过渡到利用数学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汇报,拓展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有所改变,进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9.教师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自信心和毅力
10.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不同想法等,给予学生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指导。也许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不同,有的学生使用的方法可能很简便,有的学生使用的方法可能较为复杂,但是最终都能够将问题解决,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究其背后的原因,包容并鼓励解决问题方法的多元化。最后,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适时地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