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茵陈·探本草"户外实践活动纪实】

日期:2025-04-10     

字号:

          “踏青寻药趣 劳动悟本草”

一、活动背景

以“惊蛰”节气为契机,组织学生走进自然课堂,通过真实场景下的“五感体验”(视、触、嗅、听、思),开展茵陈辨识与采集劳动实践,让学生在泥土芬芳中感知传统中医药智慧,培养劳动观察力与生态责任感。

二、活动亮点

1. 真实情境学习:在野生茵陈生长区建立“移动课堂”  

2. 多感官体验:设计“植物侦探”闯关任务卡  

3. 劳动成果转化:春日限定“茵陈抱回家”  

三、户外活动过程实录

任务发布:  

分发“植物侦探三件套”——放大镜、采集篮、特征对照卡,发布核心任务:  

找到至少5株符合标准的茵陈 

绘制1幅带有气味标注的观察图  

草木大发现  

沉浸式教学:  

教师蹲踞在茵陈丛旁,现场演示“三看三辨法”:  

① 看株型:俯视莲花状簇生特征  

② 辨绒毛:逆光观察叶背银白色反光  

③ 闻药香:揉碎叶片嗅独特蒿香  

分组实践:  

6个小组化身“本草探险队”,借助任务卡提示展开地毯式搜索。

精彩瞬间:  

第3组发现石缝中的茵陈,惊呼:“它们像在玩捉迷藏!”  

第2组通过对比叶片锯齿特征,成功辨别出与青蒿的区别  

多组学生自发记录:“背阴坡发现大群落,湿度较高”

即时指导:  

教师设置3个“移动指导站”,通过实物对比讲解:  

易混淆物种:猪毛蒿(叶裂更细密)  

品质判断:选择未开花的嫩株  

劳动成果秀

“带春天回家”——85%的学生选择将香囊赠予长辈  

教育启示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87%的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准确掌握茵陈特征,远超课堂讲授效果  。

劳动创造情感联结:学生采集的茵陈经炮制后捐赠社区老人,实现劳动价值升华。  

后续行动:启动“节气本草志”年度项目,建立劳动教育长效追踪机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