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沙热:从传播到预防,你需要知道的关键信息!

日期:2025-02-06     

字号:

新年渐远,随着“开工大吉”的口号,我们已经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一些人开启了出国务工、求学的征程。在出国之前,建议游子们查询一下前往国家的疾病流行情况,因为在那里,很可能会遇到我们不曾见到的当地流行疾病。此外,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我国与世界各国往来日益密切,带动经济、文化、贸易增长的同时,也增加了传染病的输入风险,拉沙热就是其中之一。去年8月3日,四川省报告了我国首例拉沙热输入病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拉沙热究竟是什么?它有多可怕?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一、什么是拉沙热?

拉沙热(Lassa Fever)是一种由拉沙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出血热,主要流行于西非地区。因首例于1969年在尼日利亚东北地区的拉沙镇发现而得名。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自然界中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为啮齿动物,以多乳鼠为主,其次还有黑家鼠和小鼷鼠。多乳鼠感染拉沙病毒并不发病,但在其排泄物(如尿和粪便等)中含有病毒。感染拉沙热的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亦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拉沙热为人畜共患疾病,人主要通过接触受染动物及其排泄物而感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拉沙热患者的血液、尿、粪便或其他身体分泌物,以及通过污染的针头等感染。拉沙病毒可发生人际传播或医院内感染。尚无证据表明人与人之间可通过空气传播。

3、易感人群:人对拉沙病毒普遍易感,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无性别、职业和种族差异。隐性感染及轻症病例占多数。

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多发于旱季。拉沙热在贝宁、几内亚、加纳、利比里亚、马里、塞拉利昂以及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呈地方性流行。随着国际旅行增多,其他国家也出现了输入性病例。

三、拉沙热的症状?

拉沙热的潜伏期通常为6-21天,平均为10天。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头痛、肌肉疼痛、咽喉痛、恶心、呕吐、腹泻、胸痛、面部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阴道出血等)、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因为疾病早期和流感相似,出现劳累、全身疲乏、发热等症状,容易被误诊。

四、拉沙热的危害?

拉沙热的死亡率取决于疫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幸存者也可能出现听力丧失等后遗症。

五、如何预防拉沙热?

目前尚无预防拉沙热的疫苗及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因此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出境的人员:事先了解目的地是否为拉沙热流行地区。如必须前往拉沙热流行国家和地区,应提前了解拉沙热知识,做好预防。事先配备医用外科口罩、便携式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必要物品。应避免与鼠类接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类进入家中、避免接触鼠类污染的食物和物品,做好食品卫生、餐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接触患者时穿戴防护装备(口罩、手套、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环境及物品。

来自拉沙热流行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入境时如有拉沙热相关症状或在境外确诊为拉沙热病例,应主动进行健康申报;如在境外有可疑接触史,入境后21天内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避免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一旦出现拉沙热相关症状,应主动就诊并如实告知近期沙拉热流行地区的旅居史以及与他人接触情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