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区冶头小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我校将紧紧围绕区教育体育局的工作重 点和市教科院的工作部署,坚持“ 明确任务,抓住根本;厘定路 向,强化措施;继承传统,深化改革”总基调,推进“素养导向、 学科实践、综合学习、 因材施教”教学行动,加强课程、教学、 评价与教师发展研究,推动全区教育教学走向高质量特色发展。
一、提升综合素养,强化担当使命
持续推进教研力量提升。加强教研组建设。指导学校以课标教材为根本,以课堂教学为重心,依托自身优势开展教研活动,创树学科特色,逐步形成教研专业化研究为引领、教师实践性教学研究为基础、社会化群众性研究为支撑的大教研格局。把提升校本教研质量纳入业绩考评,及时总结与推广优秀校本教研典型。
二、落实五育并举,提升育人质量
强化课程育人研究。 一是强化国家德育课程核心育人地 位。充分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深 化全区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 “必修课+选修课”课程体系,用好国 家统编教材,使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 读本》,努力构建集中统筹、上下贯通、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 夯实思政课建设基础,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二是深化学科德育 研究工作。将“ 由数汲理 ·化知为行”德育新方法融入学校全课 程的应用实践中,结合区情、校情进行成果转化,通过课例研究、 总结反思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承载的自然之理、学科之道、人文之 德,落实学科完整育人的理念,探索“全环境立德树人”的莱山 经验。
推进阅读工程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烟台市中小学语文单 元拓展整合阅读工程规划方案的通知》《烟台市教育局办公室关 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优化阅读环 境推进阅读工程建设。一是构建阅读体系。秉持“课程观统领教
学观”的原则,构建校两级中小学生分级阅读推荐书目体系, 开发校本阅读课程,构建学校阅读课程体系,拓宽学习时空,丰 盈精神世界。二是实施阅读工程。着力推进中小学生单元拓展整 合阅读工程,探索阅读指导方略,实现自主阅读与规划阅读相结 合、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校内阅读与家庭阅读相结合, 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读书节等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孕育阅读特色 成果,逐步形成中小学“大阅读”教学格局。三是探索阅读评价。 以培育学生阅读素养和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乐享阅读 为 目标,构建注重过程性和成果性的阅读评价体系,评选校级层面的“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少 年”,通过正向激励评价,提升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做好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研究。一是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实 践活动。依托学校心 理辅导室,利用班团队、校园文体、社会实践等,多层次、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日、心理健康教育月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帮助学生增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二是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融入到指导服务中,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体 系,通过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论坛等活动,实现家庭学校协同育人。
三、强化学科实践,深化课程改革
加强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研究。一是加强素养导向的课程 改革研究。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科教材的研究作为主责主 业,深入研究其内涵实质、基本要义,深入研究学生核心素养培 养的学科特点和要求,着力探索静态知识向动态能力转化的理论 依据和实践范式。
推进项目化学习实践。落实《烟台市关于推介学科项目化 学习本土成果推进基于项目思维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见》,在“单 元整体设计” 的基础上探索开展 “基于项目思维的单元整体教 学”。一是组织学科项目化学习的专题培训。组织学科教师通过 学习培训,明确项目化学习的概念、内涵和具体实施步骤,充分 认识项目化学习本土实践的重要价值。二是进行学科项目化学习 的探索实践。立足教材“ 自然单元”,整体开发单元任务群或学 科实践群,在课堂教学中植入项目化学习思维,撬动学生的思维 和情感,形成完整的“学科生活”的单元闭环。三是培育学科项 目化学习的学校典型。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跨学 科主题学习,培育学科推进与学校推进的区域典型。
四、落实“双减”工作,优化教育生态
持续推进作业改革。 一是提升作业设计实施能力。 引导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统筹考虑关键要素,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 能,设计基础性、实践性、拓展性、项目式等类型的作业,使作 业成为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策略的重要途径。 二是培育作业设计典型样板。发现并总结作业改进的学校和学科 典型,适时召开作业改革工作推进研讨会议,及时推广运用优秀 学校的改革经验。
五、深化改革创新,打造教研品牌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围绕 “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 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 “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 不断提升学科教学品质。一是打造思维课堂。以学科思维或者学 科理解的发展为目标,以学科大概念的探究与理解为主线,让学 生置身真实问题情境,亲历学科知识的发明过程或应用过程,实 现从 “知识立意”到“ 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的转变,以思 维发展促进深度学习、实现核心素养落地。二是培育学科品牌。 各学科以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贯通课标研读、教材疏通、学 情分析、教法探讨、作业设计等一系列研究活动,通过学科发展 与质量提升行动,推出具有专业影响力的高品质、特色化学科课 程产品。三是积淀教研文化。基于现实问题,确立教研主题,丰 富教研形式, 以讲座、现场观摩、研讨互动、经验分享等形式, 指导学科教师研究真问题、实现真改进,逐步形成可遵循的教研 规范。
深化教研体系改革。 一是构建教研提升共同体。立足区 域资源统筹,推进实施片区教研与校际融合发展,采取强弱结对、 片区联台、城乡互动等方式,开展城乡校际间多元同构、合作共 赢的教研活动,实现城乡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和共同进步。二是 打造精准教研范式。开展主题性教研活动研究,组建研究团队, 调研实际需求,了解已有研究基础,搭建研究框架,将零散的教 研活动进阶成系统化、进阶式、可选择的教师专业成长课程体系, 力求教研活动上台阶、出成果。三是树立精准教研品牌。以“双 减”、教学成果推广、学科教研、学校教研经验分享等为主题, 组织教研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