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规划】烟台市芝罘区竞技体育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日期:2024-09-02     

字号: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构建数字化的教学、赛训、科研、管理和服务,建成支撑教育教学、体育训练和学校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环境,实现学校主要的日常业务工作都能借助数字化校园完成,实现建立数字化工作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使体教融合更为便捷,管理更加精细化,进而提高学校在省市乃至全国的县级体校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条件:  

学校高度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注重软硬件建设。2015 年学校投资 40 余万元为所有班级配备班班通教学系统,投资 42 万元,更新了微机室和终端机房,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培训。2019年学校为全体教师更换办公电脑,着力开展多媒体助力课堂教学改革。

网络:学校已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网络设备全接入。教室网络接口留有适当冗余,公共活动场地配套网络端口。

硬件:所有教室及功能教室配备班班通,建设新的微机教室。

发展愿景: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学校的教学教研、学科建设、训练比赛、管理服务等活动移植到一个网络空间环境下,实现校园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成快速高效的校园网络,推进‚办公、管理、教学、赛训、服务‛的现代化。

1.学生:学生在正确掌握与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信息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得到增强。

2.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起到全方位引领作用。

3 逐步开展校际之间(包括县级体校)的同课异构、远程教学与听课、评课、远程培训等,提高教科研活动的水平和层次,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

机制设计:

1. 组建机制: 成立本校信息能力提升工程 2.0 指导团队,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本校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2. 激励机制:结合区级评价机制,制定学校评估方案,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采取校内考核与区内抽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微能力点的测评;推选优秀案例,将优秀资源进行共享,展示与宣传。对在此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教研组并进行表彰。

3. 推广机制:借助微能力点系数,促进不同层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个性化发展;选拔优秀教研组总结经验形成典型案例,各教研组提交优秀案例,建立信息化 2.0 相关资源库。

4. 保障机制:配合区专家指导团队,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分学段、分组进行专项跟进;校级加强骨干人员的培养,定期对教研组成员进行培训,并对组内成员微能力点应用进行指导、点评。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