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4-09-02     

字号:

本学期教务处将围绕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抓教学常规的落实,提升教学质量,做到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长效化,做好教学环节的落实和督查,同时对各阶段的教学质量实施过程化管理,加强平时教学情况的抽查验收,细化检查过程,不断加大规范管理力度,使教学工作步入规范化、精细化。在《新课标》落地的同时,推进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过程的全面融合,进一步加强“团队磨课、深度教研”活动,落实好教育局布置的各项工作。

一、认真做好新生入学工作,为新学期开一个好头

(一)落实好上级招生要求,做好网上审核工作

芝罘区的新生工作全部在网上平台进行报名、审核。作为学校教务处要重点做好学区内报名学生的资料审核工作,教务处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准确的完成这项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让学区内家长了解相关政策

    教务处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广泛宣传我区的新生入学相关政策,同时将我校的新生入学流程进行公示,确保每位新生和家长清楚重要的时间节点以及该做的准备。

(三)组织好新生报到流程,合理规划分班

 二、扎实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一)学习《新课标》

     要求每位老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内容,吃透《新课标》的要求。

(二)利用教研活动,开展专家解读学习活动

     要想吃透《新课标》的要求,必须要有专家引领。教务处将通过各教研组组织专项的教研活动,通过专家的解读视频和相关文章开展学习与讨论,让教研活动在形式多样的前提下又能做到扎实有效。

(三)组织新课标展示课,交流学习收获

在专项教研之后,教务处还将组织《新课标》展示课,通过课堂展示,老师们进行更加深入的二次教研,提升对《新课标》的理解。

三、立足课堂,推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一)备课过程中通过分析研究教材,抓准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二)课前5分钟核心素养训练,夯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三)课堂上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的结合

(四)课后布置项目化、创新型作业,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

四、把握住高质量项目化学习的六大要素,开展专题研究

高质量项目化学习的六大要素为:问题驱动、持续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融合、成果导向、评价引领。

教务处将组织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开展基于我校实际情况的专题研究。力争在本学期内各学科分别打造出1-2项项目化学习任务,并且着手实施,为下一步开展项目化学习收集数据、打好基础。

五、严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长效化

1)教学常规检查:

利用教研组长会再次从数量、质量、规范性等方面明确常规要求。坚持双周抽查教学常规和下一周进行公示,加强教案的反馈,出现问题采用“首次提醒--年级督促--校级强化”的方式进行。

2)实验室:

    视实际情况,争取完成易制爆化学的准备、申请与入网。加强实验室的使用、卫生、设备的管理,加强危化品的使用管理。

六、搭建平台,做好团队磨课、《新课标》展示课、青年教师展示课等活动的安排

本学期学校方面搭建的展示平台主要有:青年教师展示课、第十三次“团队磨课”、《新课标》展示课。

(一)第十三次“团队磨课”由各大组自行推荐,语文、数学、英语组各1-2人,音体美三组1人、其他各组各1人;时间定为第13周到第14周,请各组组长将本组安排的授课教师及示时间于授课前一周上报教务处,以便教务处统一调整安排。要求授课前备课组、教研组通力合作,用好我校的“团队磨课、深度教研”模式,打造出本学科的精品课。

(二)青年教师展示课(教研室进行规划)

(三)另外还有教务处组织的随机推门听课和教师间的相互观摩推门听课。刘校长、陈校长将带领教务处将组织教研组长在督导评估前力争对所有教师的课听一遍。从开学初就严格要求,从教学常规到高效课堂教学都力求做到规范、全面。

七、优化教研方式,提高教科组影响力、凝聚力。

每次教研活动要做到有主题、有反馈、有主讲、有记录,有照片,各组努力打造特色 “教研记录”。本学期,教研组校内教研活动必须在录播室进行,包组领导也将参加各组教研活动。

1、校内教研:教研组的主要工作是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教研组活动一般每一至两周一次,由教研组长主持。教研组活动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教研组长要认真负责,每次活动都要做好记录。我们实行领导分组包干教研制度,每个教研组教研活动时和分管领导打个招呼,一起参与教研。教研组活动时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专业理论,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要落实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研讨制度,要做到时间保证,制度落实,各教研组每个月应有1—2次的主题研讨活动;形成“在学习中改革,在改革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的” 的理念,进一步浓厚学习研讨之风。

2、全区教研:要及时、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每次做好记录,贯彻执行好教研室安排的各项工作;要组织好本组教师积极参与各学科每年的区级优质课,只要有老师参加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要求备课组、教研组鼎力相助,从备课到授课、磨课,全程参与,争取不参加则已,参加就争取获得一等奖;除了参加正常的区教研外,平时也要多与教研员联系交流,争取各级优质课、观摩课及到校指导教学工作等。

3、片区教研:最近教研室开始推行片区教研活动,这有利于和周边学校同学科教师交流,每个学科在各个学校的发展水平不同,对于同学科水平较高的学校,可以联系到外校听课、学习、参与教研活动等,共同交流、互帮互学。 如果我校作为会场,请各位教研组长提前和学校打招呼,做好场地、设备、接待等工作。

八、凝心聚力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没有质量的教育和教学就像无木之本、无水之源。本学期我校要进一步用好全区学业水平质量监控体系,合理评价教师教学工作。

(一)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好会考学科的教学工作。

会考学科在中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社会的关注。从上一届毕业班来看,会考学科一旦落下中考时想追赶难上加难。本学期会考学科要做到:

1)提前规划好教学进度,确保新授课顺利进行。

2)加强集体备课,确保班级之间缩小差距。

3)研究历年会考试题,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

4)加强阶段性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重视后进生,通过鼓励、追踪落实等方法,提升全区排名。

(二)加强毕业班管理工作。

1)加强初四毕业班的教学管理,重视阶段管理、过程管理和细节管理。开学初召开“初四毕业班教师工作研讨会”,开展学情调查,了解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以及师生的状态。

2)组织协调安排好毕业班的重要考试,及时做好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与交流。

3)加强初四备课组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①各备课组加强复习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初四课堂授课效率。

②各备课组加强习题的精选、精练、精讲,注重学生错题积累和纠错的工作;

③各备课组落实培优辅差工作,提高优等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困生取得适当进步。

(三)重视教学数据,做好全区统考后的质量分析工作和目标管理

全区学业水平质量监控体系在每一次统考后,从学校、学科、级部、教师等多个维度提供了详实的数据,用好这些数据及时发现数据背后的问题,迅速有效的提出解决方案,马上进行落实追踪,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发挥监控体系的作用。

1)教师层面:统考后马上做好试题分析,尤其是错误率高的问题要落实1.面向全体讲解2.变式巩固3.再次检测。三个环节,确保发现问题马上解决。

2)备课组层面:总结教学得失,规划改进举措,做好试题研究,加强集体备课。

3)级部层面:开好质量分析会,用好数据多角度评价班级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问题明显的班级追加班教导会,对于问题明显的教师进行约谈。

4)学校层面:强化目标管理。结合统考数据为每个级部和每个备课组确定好赶超目标,过程化监督目标的落实情况,及时组织交流优秀做法。

 教务处的工作承上启下,既要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又要做好对全体教师的服务工作,教务处将从一切为促进学校的发展出发,一切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出发,一切为教师发展出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