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朱吴镇第一小学2023—2024学年教学工作总结
“品质立人”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围绕这一理念,我们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评教一致性的品质课堂研究,各学科依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发展需求,以提高学业质量为目的,围绕复习课展开实践探索。具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 基于校情,扎实开展课堂研究
(一) 理论储备,确定研究点
1.理论学习。通过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弄清以下问题:
(1)明确何为复习课。大单元教学设计下的复习课是以大主题或大观念对大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主题、分析学情、确定目标、达成评价、任务驱动、真实情境、课堂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课型,具有系统性、关联性、递进性等。各学科依据学科特点,统一制定学习内容,辅助课堂研究。
(2)明确复习课的作用。①查漏补缺,培优补差。②促进知识系统化。③温故而知新。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复习课的基本模型。
①出示目标,明确范围。出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要求学生对复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复学范围,做到有针对性复习。②知识梳理,回顾旧知。结合学生课前梳理的知识图(思维导图等)进行单元知识的梳理与系统,针对学生出错的知识点,做好知识间的整合与梳理,回顾旧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③巩固练习,拓展提升。针对日常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做变式训练、巩固练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夯实,同时做的拓展提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能力上得到提升。④课堂小结,达标检测。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做课堂小结,做好自身点、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检测学生对本届复习课的掌握情况,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课例观摩
以学科为单位,组织教师观看有关复习课的教学视频,在学与思的过程中,统一学科授课模式。
我校初步拟定的课堂授课模式如下:
(一)导入课题,引领目标。语言要简练,目标定位要突出对新授课指导的弥补、充实、完善和深化,突出整体构建、方法迁移和综合应用,突出思维的拓展与方法的形成。
(二)自主梳理,构建体系。1.学生主动梳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实现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2.梳理要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突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层次,避免搞成知识的简单罗列。3.梳理和整合最好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创设平台,让学生展示交流,互动完善,在梳理(不是复述)、归纳(不是罗列)、感悟(不是问答)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方法的温故知新。
(三)深化完善,典例导练。1.实现知识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知新”包括深化、完善、提高。2.要突破薄弱环节,澄清认知误区,关注学生疑惑不解的问题、复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3.例题的导练要突出审题能力的培养、解题过程的规范和思路方法的提炼。
(四)应用感悟,变式训练。1.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跟例题相近又相异,提高例题教学的指导功能。2.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关注学情,分层设计,规范时间、格式等。
(五)综合检测,达标演练。面向全体,针对问题进行个性化补救复习,消除教与学的盲点。
(六)归纳链接,拓展提升。1.归纳要突出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主线(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2.突出知识的整体功能与方法的迁移应用(本单元知识与前知识体系的链接,本单元的方法与已掌握的方法的整合等)
(二)实践操练,形成授课模式
1.学科教研组长执讲立标课。
在明确了“聚焦核心素养 提升学业质量”的复学课课堂研究的操作流程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法五个学科的教研组长出示“立标课”。学校分管校长、学科领导、教师参与观评课活动。高标定位,为其他任课教师仿课、研课提供了可参考的蓝本。
2.全体任课教师执讲展示课。
每位教师上一节“聚焦核心素养 提升学业质量”的“展示课”,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探索实践模式进行上课,其他任课教师带着“模式”要求,集中听课,同学科教师要集中评课。学校课堂教研小组全程跟踪指导、引领、帮扶。
(三)总结提升,形成教学策略
在完成上述三个层次的课例研讨后,各学科组织了有效的议课评课活动,从大家的交流中,提炼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逐渐形成我校特有的课堂授课模式。
语文学科:
1. 趣味闯关深化基础知识
2. 搭建支架提高学习质量
数学学科:
1.整体回顾知识梳理
2.讲练结合,举一反三
3.当堂测试,提升素养
英语学科:
推行“六环节”复学课教学模式。背——运用背诵抓基础;忆——看课题回忆所学;梳——归纳梳理成网络;析——突破重点难点疑点;练——精讲多练成结构;测——当堂测试有调控。
科学学科:
1.小组合作中提升学生科学探究技能
2.对目标的表现性任务进行有效评价
当然,在活动中也暴露出相应的问题,如语文学科在进行复习课探究中,老师们设计的活动内容相对较多,40分钟内完不成相关内容,感觉老师们进行到哪里就到哪里结束,随意性较大。数学学科部分教师在课堂展示及评价环节,将新授课与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混淆,突出不了复习课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课堂研究中找准问题,学会节点发力。英语学科尚处于模仿运用阶段,离精品课还有差距,需继续努力。科学学科教师的实验素养整体较高,但时间观念尚需锤炼。道德与法治学科仅一位老师尝试进行复学课探究,其他两位老师呈现的是新授课模式,学科领导需做好活动前的要求并做好传达与落实,避免学科内教师不清楚要求而导致主题不明确等。学校将带领老师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好坚实的每一步,让课堂绽放精彩!
二、 关注需求,扎实进行学科研究
1.关注学科教学常规的制定。
2.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工作。在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狠抓规范管理。教师在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上都能严格执行要求,在备课上方面,通过加强学习,明确要求,教师都能深入领会新教材的编排目的,围绕“双线”要求,写出规范的教案,杜绝上无准备之课。在作业设计与批改方面各位教师都能按照作业规范的要求,注意作业的明确性和针对性,以及作业的深广度和份量,并做到认真、及时地批改、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