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朱吴镇第二小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劳动课程标准》提出“三点带面”劳动教育体系,坚持育人导向,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
一、“三点射线”,共建劳动育人课程结构
朱吴镇第二小学依据“三点带面”的劳动课程规划,从家、校、社三个点引线设计出贯穿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劳动清单,以劳动清单的形式构建“三点带面”课程结构。
(一)校园劳动清单
学校结合校情、劳动场所、活动课程等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年级段制定了学校劳动清单,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3个板块,设计了劳动清单项目。各班根据学校劳动清单内容,通过课间操、午餐、劳动实践课、社团活动等开展校内基础劳动,每周不少于3小时的校内劳动时间,着力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品质,系统推进劳动教育。
(二)家庭劳动清单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级制定家庭劳动清单,包括整理系列、日常技能、工具使用等,通过螺旋上升式的课程设置,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做家务,培育良好家风。同时引导家长科学使用清单。教师根据家庭劳动清单内容,采用劳动任务单、劳动实践活动记录单等方式引导家长做好家庭劳动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在家长的带领和指导下开展适度的家庭劳动,培养学生作为家庭成员的职责意识。
(三)社会劳动清单
作为学校劳动和家庭劳动的有利补充,学校制定了以服务性劳动和校外劳动基地为主要活动形式的社会劳动清单。通过学生在劳动中学农、学工、服务他人等形式,深入感受劳动者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
二、多效共举,落实劳动育人教育体系
(一)多彩的校园活动夯实能力基础
朱吴镇第二小学组成以校长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为学生劳动能力长效培养夯实基础。
1、因地制宜,开创三级劳动基地。
朱吴镇第二小学位于朱吴镇高家村驻地,校园可利用耕种面积大。学校充分发挥自身有利条件开发了三级校园劳动基地。
一级基地,由学生开荒建设的集体劳动基地。此基地在校园内分两块。食堂前半亩地的实践劳动基地,用于种植大面积的蔬菜,收获的蔬菜主要用于食堂食材,供日常食用。除了春季的绿叶蔬菜种植,实践基地主要用于秋季大白菜的种植和管理。教室前油菜花基地,此基地有400平米,原是一块废弃的停车场,经过学生的开荒整理,学校在基地内种植了油菜花,计划开展从开荒、种植、观赏、收种子一系列的活动。
二级基地,班级小菜园。由于一级基地属于集体基地,基地位置不利于学生实时观测,故学校开辟出教室旁的班级小菜园,五个年级分别种植不同的蔬菜。学生可以在每个课间对蔬菜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可以及时的除草、浇水。也有利于学生将自己菜园生长情况与其他班级比较,找出自己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三级基地,义务劳动基地。校园西北角有两亩教师耕种土地,经过与种植的教师商议,学校把这里开发为义务劳动基地,这里主要种植的小麦、玉米、土豆等各类粮食作物。在教师种植和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义务参加劳动,帮助老师种植、收割等活动,使学生参与更多作物的种植管理过程。
2、贴合学情,开展丰富多彩的手工艺制作。
各班级教师在充分考察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手工制作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孩子们从生活中获取知识,拓展他们的思维,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了解身边的事物,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同时,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学校分别设有编织社团、传统工艺社团、创意制造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申报参加各类社团。
编织社团包括手绳编织、包包编织和钩针鲜花制作等各类以绳为载体巧手制作各类工艺品。传统工艺社团包括剪纸、雕塑、掐丝珐琅画等,从制作手工艺入手让孩子了解传统工艺劳动者的伟大。创意制造社团包括各类DIY制作、趣味竹艺制作、编程机器人等,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接触各类高新科技,感受科技的魅力。
(二)缤纷的家庭活动架构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效、多元的课程体系,家庭教育在劳动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坚韧的劳动习惯。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每年五月结合劳动周朱吴镇第二小学都会开展21天劳动习惯养成活动,由家长负责指导学生每天完成一项家务劳动,并拍照发送到朋友圈参加打卡活动,形成互相监督促进作用。
在家庭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制作花饽饽、包粽子等传统节日美食,知道了各种节日的风俗习惯。学生积极参加《播种春天》、《秋收乐》等家庭劳动课程,已基本掌握了农事时令节点。在长期持续的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了会劳动、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绚丽的社会活动领悟工匠精神
在各类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之外,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各类社会活动。通过持续性劳动实施,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使学生具有不畏艰辛、锐意进取、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工匠精神。
近几年,朱吴镇第二小学分别开展了《公路人进校园》、《走进禁毒中队》、《社区环保我宣传》等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尝试做一名交通指挥员、禁毒宣传员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体会了作为劳动者的责任和担当。
三、多维评价机制,劳动成果再升华。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每项活动中都得到锻炼、提升,朱吴镇第二小学设计了多维的劳动评价机制。保障每名学生在活动中都能够有自己的收获和提升。
(一)纵向评价,以反思促发展内化劳动品质。
纵向评价,学生从劳动教育四维目标: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对整个活动的发展过程进行评价。学生通过对照评价表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目标完成度,查找自身不足,将优良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内化成自身能力。
(二)横向评价,以互评知自身提炼劳动精神。
横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最后的教师评价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对他人的评价中知自身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良劳动习惯。也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缺点和亮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各类评价机制结果,制作班级交流材料,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亮点,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进而无形中将自己在活动中提炼的经验进行推广,带动更多的同学。老师也会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记录在学生的活动评价表中。最后整合各类评价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分发“劳动小能手”奖状,并收存在学生档案袋中。使评价转化成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