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沈家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教学计划

日期:2024-05-25     

字号: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继续引申“有效教研”,重点推进“有效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学的持续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⒈抓好常规管理,以常规促教学。

⒉着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尝试教学法的实践,积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型”和“德融数理”型课堂建设,进行教学研究。

⒊深化作业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⒋积极开展“三备二磨”教研活动。

⒌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教学工作

1.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切实开足开齐课程,要特别加强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课程、地方课程的教学,课时要足,教学人员要配齐,杜绝教师上课随意性的现象,坚决做到按课程表上课,严格执行统一规定的教学进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确保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加强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保证学生每学期参加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10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加强常规管理,为提升学校教学成绩提供保障。

(1)夯实教学常规的基础性作用。

细化并修订《莱阳市沈家初级中学教师常规要求及量化办法》,根据《莱阳市教育教学专项督导情况》的反馈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对常规工作要求进行细化、量化,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2)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计入教学常规考核。

(3)强化学科教研组建设,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集体备课分校际联合教研和大学科组集体教研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分管领导和学科组教师捆绑评价制度,强化集体创优,实现学科组成员抱团发展。

(4)实施领导与教师的成绩捆绑评价制度。领导与期末考试中联考最差的几科教师结对帮扶,跟踪并参与以上教师的课堂教学,分管教师的教学成绩就是校级领导的成绩,通过捆绑评价,提高教师的学科成绩,消除联考最后一名。

3.抓实学生日常学习管理。

(1)通过班会课、国旗下的讲话等团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行为习惯、自我管理等方面的教育。

(2)加强家庭教育。利用家委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课堂引领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

4.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将“青蓝工程”落到实处。确定青蓝工程结对帮扶对象,依托“青蓝工程”、结对帮扶等活动,与青年教师结对,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能够独当一面。

5.强化中会考管理。

(1)做好假期复习工作。假前制定了中考会考学科复习计划,假期中安排了四个周的复习时间,由初四教师在线辅导,确保开学后在四月中旬前各科完成第一轮复习。

(2)组织好阶段性测试及阶段性质量分析。本学期初四安排5次考试:开学第四周、期中、5月份三次模拟考试,每次检测结束后,及时组织级部质量分析,对每名学生的成绩变化及薄弱学科的提升情况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落实。

(3)细化目标,责任到人。

①将初四级部93名毕业生按照期末考试成绩确定各类学生数,任务分到班级,责任到人,跟踪管理。在全体抓,抓全体的前提下,做好优生、指标生、边际生的查弱补缺工作,开展重点关注对象与教师结对帮扶活动。

②加强会考科目的学习,史地生信息几个会考科每科至少加一节课,并增加每科放晚学后的作业时间,对于去年期末考试成绩很差的地理、历史两科,将持续跟踪教师的课堂教学及作业设计,并聘请教研员给以专门的指导。

③强化初四体育训练。学生每周的课间操作为800米考试强化训练时间,每周的体育课为其它考试项目训练时间。

④做好理化生实验及体育考试工作。教务处将组织级部主任、班主任全程参与管理,协同任课教师做好学生调度、课堂监督、课后督导等相关工作。

6.做好中考后保控优生流失工作。

(1)加强与高中的交流,向学生解读高考的取生情况、高中对学生的相关优惠政策。

(2)积极收集本地高中和流失学生所在高中出生的差异同名次学生取生的差距,掌握好高考第一手资料;及时沟通学生及家长,掌握学生入高中信息。

(3)开好家长会,尤其是学生毕业后续的家长会,了解家长需求,做好高中招生相关政策的宣传。

(4)对于有流失倾向的优生做好家访,力争解决家长的思想认识错误。

(5)将中考后保控优生流失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二)教研工作

1.发挥教研组的职能,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

建立和完善各项教研制度,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教务处组织全校性的教研活动,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安排教研活动,与学校教研活动穿插进行,要求教研组成员认真对待,组长按要求定出研究的内容,操作的步骤,上报教务处。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节教学研讨课,把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展示出来,共同发现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2.开展绿色读书活动,建设书香校园。

学校或教研组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学习形式分为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引导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先进教学经验的学习,扎实落实“四个一”的读书要求,即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月谈读一篇好文章,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每个教师每年订一份学科教学杂志。同时教务处将定期下发理论学习材料,让教师及时了解相关改革动态,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教师在学习的基础上摘录有关文章或写出心得体会,摘录内容要有价值,心得体会要贴近教学实际,每位教师每学期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读书笔记,要有重点勾画和学习感悟。通过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丰富教师的教育内涵,以读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学生中实施绿色读书工程,并与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相结合,保证学生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要求学生写足规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让学生在读书中陶冶情操。

3.说课、听课、评课有效性。

明确说课的内容,清楚听课的基本规定,了解好课的基本标准,熟悉评课的基本维度,克服形式性和应付性听课,改变重听轻评的弊端,把说、听、评课变成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如本学期要求除学校组织的示范课必须参加听评课活动外,还要求各学科教研组要开展经常性的听评课活动,要求主管教学的领导每学期至少听课25节,每位教师至少听课20节,任何人不得少听,不准弄虚作假,每次听课后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填好听课意见,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注明听课时间、地点,杜绝听课流入形式。

4.强化科研管理,促进教育科研规范化。

重点抓好课题研究工作,加强对课题研究的大力支持,力争课题研究出成果。课题研究立足于直接为课堂教学质量服务的方向上,降低科研重心,促进教师教科研与教育教学时间的紧密结合,树立科研学校的科研思想。同时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确定自己的教研课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向深处开拓,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新路子。

5.开展反思教学活动,适应新课改要求。

反思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名教师只有在新课程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常规要求中,要求教师经常性地反思自己地教学行为,在每节备课后都要认真思考做好课后教学反思,通过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深入推进能力提升工程2.0

1.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2.在骨干引领、学科联动、互帮互学、整体提升等方面采取

有效措施。

3.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

实录分析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

4.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

5.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6.依托市县两级专项课题研究,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充分发挥教科研在理论创新、指导实践等方面的功能和价值,组织课题研究、观摩培训等活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附:教学教研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教学教研计划

2.举行新教师的调研课

3.完善青年教师信息2.0能力点作业

4.参加市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课题开题培训会、专题优质课(一师一优课)评选;

四月份

1.组织校级示范课

2.组织数学组习题课、英语组信息2.0应用的讲评课

3.进行常规检查

五月份

1.组织语文组信息2.0应用的说课

2.组织理化组信息2.0应用的复习课

3.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4.组织学生朗读比赛

六月份

1.组织史地生政组信息2.0应用的复习课

2.进行常规抽查

3.组织学生写字比赛

七月份

1.组织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2.常规检查

3.学期工作总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