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我院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重大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防范疫情的扩展蔓延,最大限度降低重大传染病在院内交叉传播风险,保障医疗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院范围内发现或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本预案所指突发传染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包括以下情况:
1.发生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疫情;
2.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
3.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4.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5.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二、组织领导和人员职责
本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严格执行区域封闭、人员转运、后勤保障、隐患排查、终末消杀等防控措施,规范开展应急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一)成立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 邢京禹
副组长: 姜洪洋 姜玉辉
成 员: 王 辉 高日红 于清涛 刘娟芳 修海华 刘 英
赵培刚 李宝圆 林忠磊 张琛玉 范海萍 姜淑蓉
刘正亮
职 责:
1.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重大传染病应急工作部署安排,决定本预案是否启动和终止。
2.研究并制定封控范围、隔离控制措施。
3.负责协调和组织救治及疫情报告工作,根据疫情情况组织调配人员。
4.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采样、消毒、评估及处理。
5.综合研判医院感染风险,提出正常开诊和停诊建议。负责对外信息发布。
6.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办公室设置在医院办公室。
(二)疫情监测管理、流调组
分管领导:赵培刚
组 长: 姜淑蓉
成 员: 程永菊 朱鹏飞 郝磊 黄超 迟秀芳 流调培训
人员 疫情发生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职 责:
1.第一时间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负责组织和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重大传染病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通过询问、查看监控、部门调查、收集就诊数据等方法,确定感染者活动轨迹、感染者接触相关工作人员、感染者接触相关就诊人员,为确定隔离人员、划定封控范围提供依据。
(三)院感防控小组
分管领导:高日红
组 长: 范海萍
成 员: 刘俞利 张利华 吕秀娟 辛梅霞 各科室感控小组成员
职 责:
1.负责消毒、隔离指导与落实工作,防止院内感染,制定消毒隔离预防相关细则,研判院感风险。
2.负责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知识培训。
(四)护理保障小组
分管领导:刘 英
组 长: 刘 英
成 员: 高洪彦 陈楠楠 各病区护士长
职 责:
1.调度护理人员完成封控区域所有人员标本收集采样工作。
2.调度护理人员完成封控区域其他病员的正常治疗和护理工作。
3.督导封控区人员和保洁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4.严格落实封控区域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医疗废物转运和标本院内转运等工作。
(五)医疗保障小组
分管领导: 修海华
组 长: 张琛玉
成 员: 吕焕芝 辛梅芳 鞠 伶 杨立东 李江涛 朱 华 发生科室主任及医生。
职 责:
1.第一时间向市卫健局医政医管科详细报告情况。
2.负责病人的分流及重大传染病感染者转运途中医疗监护。
3.负责对封控范围内患者进行会诊、讨论,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救治。
4.调度各科医疗卫生技术力量,保障发生科室其他病员救治工作开展。
5.做好发生科室其他病员和家属集中隔离解释和情绪疏导,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六)区域管控消杀小组
分管领导: 于清涛
组 长:修彦光
成 员: 陈 庚 保安队长 保洁经理 各科室护士长
职 责:
1.根据具体封控范围,做好同期留观、隔离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以及其他所有未离开封控范围人员的就地隔离管控。
2.负责对所有区域的清洁消毒和医疗废物的处置。
3.停止使用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对潜在污染环境、物品彻底终末消杀;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
(七)后勤物资保障小组
分管领导:王 辉
组 长:于西章
成 员:刘正亮 吕建华 单增湘 陈庚 崔三军 餐厅经理
职 责:
1.提供隔离应急物资,包括药品、器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物品,隔离区食品和生活用品准备。
2.保障医院水、电正常供应等,预案启动4小时内立即对医疗设备、防护用品、药品、消毒药械等进行库存检查、质量检修,根据库存状况及领导小组的进一步安排,进行紧急采购,以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3.负责患者转运和物资运输车辆正常运行,做好一线、二线、三线车辆的检修工作和司机排班工作。
(八)疫情发布、通报小组
分管领导:林忠磊
组 长:车承轩
成 员:纪冬辉 辛艳丽 纪爽 郝磊
职 责:
1.对因环境消杀需要,确定“推迟开诊”或“停诊”的,在医院官网、微信和医院就诊入口等广泛发布公告,安排人员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充分告知和疏导分流。
2.对已经网上预约的患者,要及时电话通知,做好解释。
3.密切关注舆情,做好舆论引导,及时禁止医院工作人员网上公开发表不当评论。
三、启动和预警机制
1.加强培训。医院和科室加强重大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使员工熟练掌握重大传染病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避免感染扩散。
2.启动机制。各科室发现疑似或确诊重大传染病感染患者或阳性结果时,立即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同时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批准是否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全院内部通报同时分别向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3.预警机制
(1)三级预警:外地出现疫情,本市无新病例或疑似病例在保证正常医疗秩序的前提下,由医务科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采购中心及总务科提供必要的物资储备。
(2)二级预警:本市出现疫情,本院接诊疑似或确诊病例,未开放隔离区时,做好全面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医务科、门诊部和院感科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监督指导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3)一级预警:全面启动本预案,开放隔离区,整合医疗资源,停止探视。
四、上报、处置、评估具体措施
(一)病例发现报告
检验科发现重大传染病阳性结果后,立即向科主任王少华(电话18953533879)报告,门诊或病房发现重大传染病感染或疑似患者时立即向科主任报告。预检分诊、导医发现重大传染病感染或疑似患者时立即向门诊部主任报告。
科主任向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姜玉辉副组长(电话18954579023)报告。
医务科应第一时间向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电话3107609/15098636559)报告简要情况,不得延误,以备及时调度医疗资源。可以电话形式报告基本信息,后续补充完善相关信息。
门诊部立即向市疾控中心传染病与地方病防制科(2723830/13953520697)和疾控应急科(3107720)报告,不得反复检测、复核,拖延上报时间,延误疾控中心流调。
(二)应急处置
接到科主任报告后,医院领导要立即召集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和有关专家,讨论是否启动重大传染病应急预案,确定预案响应类型(甲型、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统筹协调、同步组织、快速完成以下工作:
1.隔离或转运感染者。
(1)呼吸科门诊发现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者后,呼吸科病房派出护士并正确进行个人防护后,携带防护用品到门诊指导患者正确进行个人防护并引导患者至隔离诊室继续诊疗。
立即停用原呼吸科诊室,启动呼吸科备用诊室,呼吸科派一名医师到岗备用诊室,导医引导候诊患者到备用诊室继续诊疗。
(2)其它区域发现感染者后,立即将重大传染病感染者就地隔离或转运至隔离病房,指导患者正确进行个人防护,非抢救生命等特殊医疗救治需要禁止离开隔离区域。(责任部门:院感防控小组、感染发生科室)
(3)请示卫生行政部门后,由负压救护车将感染者转运至定点医院接受进一步诊疗;做好工作人员防护和救护车消毒。(责任部门:医疗保障小组、院感防控小组)
2.划定封控范围,进行人员管控。
(1)甲类传染病(含乙类甲管)应急响应
在市卫生健康局组织疾控等专家到达前,除紧急诊断、治疗外,全院全员就地隔离,暂停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封闭病区、封闭医院所有通道,禁止人员进出。(责任部门:区域管控消杀小组)
在疾控专家指导下,根据感染者活动轨迹等情况分析评估,精准划定具体封控范围。根据具体封控范围,就地做好同期留观、隔离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以及其他所有未离开封控范围人员的隔离管控。(责任部门:区域管控消杀小组、封控科室)
(2)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应急响应
根据病情需采取必要控制传播措施。对于已经发病的病例,应当立即进行隔离,在隔离期间,要保证患者的生活和治疗条件,避免患者对周围人员造成传染风险
对于已经确定为密切接触者的人员,应当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在观察期间,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检查,并且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3.摸排人员情况
甲类传染病(含乙类甲管)应急响应。
根据感染者活动轨迹等情况确定摸排范围,进行四类摸排。
(1)流调小组查实出诊情况。调查确认预检分诊、接诊医生、辅助检验检查工作人员、接诊情况;并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及其家属就地隔离,等待医院下一步通知或疾控中心流调、隔离安排。(责任部门:流调小组)
(2)追溯感染者活动轨迹。通过查看、记录敏感时段监控录像,掌握感染者院内活动路线、停留位置、停留时间、戴口罩等情况;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医院工作人员、其他就诊人员名单和个人防护情况;医院其他人员在敏感区域出现、停留和行动路线情况。对就诊人群密度、风险作出提示,将敏感时段、敏感区域监控影像复制备查。(责任部门:流调小组 )
(3)收集敏感时段就诊人员相关信息。通过调取扫码、挂号、交款等相关信息,汇总收集敏感时段就诊患者信息,统计敏感时段内就诊患者人数、医院诊疗、后勤工作人员数,初步判定存在感染风险的人员规模。(责任部门:流调小组)
(4)各科室调查相关人员院内行动路径。以科室为单位,统计敏感时段到过医院可能污染区域的人员名单(没有的零报告),以判定密接、次密接人员。调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医技人员、进修、实习、行政、后勤科室的工作人员(包括保洁、保安、餐饮、建筑等工作人员)。(责任部门:流调小组、各科室)
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应急响应。
流调小组通过询问、查看监控、部门调查、收集就诊数据等方法,确定密切接触者信息。
3.防止疫情外溢
甲类传染病(含乙类甲管)应急响应。
(1)进行环境管控和终末消毒
第一时间进行环境管控,对感染者在院内活动经过和停留的通道、门急诊大厅、就诊诊室、化验室、辅助检查科室等进行管控,并停止使用中央空调通风系统。(责任部门:区域管控消杀小组)
将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接和次密接人员推送至各科室,妥善安排医院密接和次密接人员单人单间就地隔离,等待上级部门安排转运到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医学观察。(责任部门:各科室)
立即做环境、物品表面标本采样,要以患者停留时间长、戴口罩不规范、人员密集、风险度高的场所为重点,做好多点采样、送检。(责任部门:院感防控小组)
采样完成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潜在污染环境、物品彻底终末消杀;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消杀完成后,再次采样、检测,确保消杀后各项指标全部达标。(责任部门:院感防控小组、护理保障小组、区域管控消杀小组)
(2)做好接续诊疗和抢救诊疗
需要继续治疗的患者,在医院独立区域隔离完成接续治疗。合理调配人力资源,设置二线听班人员随时待命,及时补充封控区域人员力量,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责任部门:医疗保障小组、护理保障小组)
对已经接诊的门急诊患者和家属做好管控,提供隔离应急物资,包括药品、器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物品,隔离区食品和生活用品,保障医院水、电正常供应。(责任部门:后勤保障小组)
封控范围内有关人员在隔离期间出现发热、干咳、腹泻等疑似症状者,立即单人单间隔离诊疗,非诊疗需要不得离开隔离留观室,院内专家会诊或主诊医师会诊,如考虑为疑似病例,立即上报疫情防控指挥部,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请示上级部门后,确保转运安全前提下立即将疑似病例转运至定点医院。(责任部门:医疗保障小组、护理保障小组)
(3)综合评判评估医院感染风险
院感防控组结合两次环境、物表检测结果,综合考虑医院密接、次密接和一般接触人员检测结果,研判评估院感风险。(责任部门:院感防控小组)
医院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讨论提出医院部分区域或全院“正常开诊”或“停诊”建议后,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意后执行。(责任部门: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做好信息发布。
对因环境消杀需要,确定“推迟开诊”或“停诊”的,要在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和医院就诊入口等广泛发布公告,安排人员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充分告知和疏导分流;对已经网上预约的患者,要及时电话通知,做好解释。要密切关注舆情,做好舆论引导,禁止医院工作人员网上公开发表不当评论。(责任部门:疫情通报小组)
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应急响应。
(1)进行环境管控和终末消毒。感染者在院内停留时间较长、接触时间较久的敏感区域进行管控并终末消毒。
(2)院感防控组评估终末消毒效果,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讨论提出以上区域是否恢复开放。
五、预案终止
由医院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根据综合研判,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后,根据上级指示要求解除隔离,进行终末消毒后正常接收病员,预案终止。
六、法律法规及制度责任
1.未依照本预案履行报告职责,对重大传染病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的,及未履行相关规定造成后果的,对当事人及其所在科室、主管部门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在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当场训诫,口头警告、行政处分、就地免职,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疫情处理畏缩不前或临阵逃脱的;
不听指挥、贻误救治时间的;
擅离职守或工作消极的;
违反规章,草率马虎,操作不当致使防控救治不力导致疫情蔓延、扩散的;
拒绝接诊患者的;
拒不服从应急领导小组调度的;
泄露秘密或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
七、应急队伍建设、培训与演练
(一)建立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教育、检验、行政信息、后勤保障等专业应急队伍和后备力量,定期进行各类重大传染病事件的监测、预警、识别、报告、应急处理技术、群体防护、个体防护、现场救护等内容的全员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对重大传染病事件的处置能力,确保有效应对各类重大传染病事件。
(二)开展模拟演练。由重大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制定模拟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技术培训,模拟情景,实际演练,提高组织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八、附则
(一)突发重大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有权根据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或失误及时修订、补充、调整和完善本预案。
(二)每次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处理之后,各部门要组织力量做好善后工作,认真总结应急处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及失误的教训,做好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后续工作。
海阳市中医医院
2024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