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我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实施,使教学常规管理月变成学校教学管理的常规动作,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向常规要质量,向精细化管理要成绩,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全面构建我校教育教学发展新格局,办好让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目标任务
1.细化常规落实要求。进一步加强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评价等教学常规要求,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让精细化常规管理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
2.优化常规管理机制。通过“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进一步优化教学常规管理机制、督查机制、考评机制、奖惩机制建设,打造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继续推进“新时代教学方式变革与运用”教改实验,探索基于大单元教学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凸显“学科核心素养”,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4.重视教师教学技能。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技能培训,尤其关注教师业务能力和课堂授课水平的培训,活动月内继续组织开展学校“立标达标课”活动,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三、成立专项检查考核小组
学校为有效开展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成立白龙路小学“教学常规月”检查考核小组。
教学常规检查考核小组,由校长以及教务处有关人员组成。具体人员如下:
组 长: 纪艳艳
副组长:周美玉
成 员: 邓伟燕 任鹏红 各级部主任
四、检查小组的职责和分工
1、工作职责:检查小组全体成员负责对全体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交换和通报。
2、分工情况:常规工作检查分工,检查人员原则上按照熟悉学科进行临时安排,做到既分工又合作。
五、具体要求
(一)检查内容
学期授课计划、教研计划、备课笔记、上课、作业批改、日常辅导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与评价。
(二)检查原则
检查过程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检查要求
1、备课:
(1)严格备课要求,教师备课必须制定学期、单元及课时目标,编制教学进度,撰写课时计划(教案),备课组长要充分发挥本级部学科领军人物的作用,带领同组教师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做到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要求,共同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严抓二次备课,二次备课要精细化,不可流于形式应付了事,课后反思详细,并鼓励教师撰写教学随笔。每周级部主任带领本组学科备课组长检查一次备课,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月教导处带领各年级的级部主任检查一次备课并给予打分,发现各级部的问题,当面向级部主任指出,立即带领教师整改。检查的结果计入教师年度考核。
(2)加强学科集体备课的指导与调度,落实学校领导责任制、学科组长、年级学科备课组长负责制,落实每课必研、每节必研的集备制度。
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
做到“五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定案—上课反思—特色个案。
做到“六方针”:备课前要“深”,二次备课要“真”,课堂教学要“实”,教学方法要“活”,课后作业要“精”,辅导学生要“细”。
集体备课每周一次,每次2节课,年级学科组内教研与学科大教研相结合,集体备课重点备新课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措施、作业设计、学生评价等方面。
2、上课
(1)着装规范,衣着得体。着装要求“忌脏、忌露、忌透、忌短、忌紧、忌异”等“六忌”。
(2)严格按教学计划、课表上课,不随意调课,因病因事调课需提交钉钉调课单并抄送教导主任和级部主任,严禁私自调课,调课单纸质版报教导处备案。
(3)教师要提前1-2(4-5)分钟进教室,做好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具等学习资源的准备工作,等候上课。音体美及信息课教师必须在上课铃响前将学生亲自整队带入规定场所,下课整队带回上课期间不能离开教室,上课期间不能坐堂,下课不拖堂。保证每节课的有效上课时间,准时上课,按时下课。
(4)师生课前课后要有问候语,规范学生书写坐姿及回答问题站姿。
(5)依法合理行使教育惩戒权,严格要求学生按小学生课堂常规去做,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要沉着宽容,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恰如其分地处理。
(6)教师上课必须坚持使用普通话,写规范字,语言文明规范,板书设计合理,口头表达自然流畅,亲切生动,教态自然大方,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欢快、民主的教学气氛。
(7)上课时间,不会客,不擅自离开课堂,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更不允许以任何理由空堂。
(8)不带移动通信工具进课堂,上课时不使用移动通信工具。
(9)室外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保证学生在准备、学习、练习邓环节均队列整齐安全有序,教师必须全程参与,精心组织,全程监控,不得出现学生散乱教师离场等行为。
(10)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
(11)课堂教学要落实学科德育要求,改革教学方式。
(12)9月份第二、三、四周举行立标课观摩研讨活动及入校新教师达标课观摩活动,依托课例打磨,引导老师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为实施课堂教学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13)学校层面开展50周岁以下所有学科教师的“人人达标课”活动。各级部依据各学科制定的评价标准,对本级部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定,推选出优秀教师参加校级“公开课大比武”。
(14)规范学习行为,从坐立行走抓起。教学常规月举行莱阳市白龙路小学队列比赛。
3、作业批改:
各年级制定作业范本,提高教师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设置分层作业,注重探究性、实践性作业设计,探索跨学科、综合性等开放性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科教师之间要协调统筹作业布置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时间。
落实“双减”,推进作业改革。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莱阳市白龙路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
(1)各学科成立作业研究小组。各年级学科备课组长制定作业范本,创新作业形式,有实践与综合作业,设计跨学科作业。作业必须分层布置,有基础作业和弹性作业,精心设计,提倡布置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作业,注重作业的实效性与趣味性,从而实现高效化。
(2)严控作业量以及作业时间。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五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60分钟,认真开展好课后服务工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作业。
(3)坚持作业审查、检测和公示制度,集体备课时,要提前把一周的作业设计好,逐级审查后,周一在家长群公示一周作业。教导处每周定时、不定时抽查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情况,监督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评价标准见《莱阳市白龙路小学作业评价标准》
4、辅导:
(1)认真拟定学困生辅导计划,并做好辅导记载和成绩跟踪。
(2)平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要及时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3)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分类辅导。根据不同对象确定不同辅导内容,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对后进生要热情关怀、重点辅导,对优等生要加强培养,发展其特长。
(4)学生音乐、美术、体育和信息等课堂要满员出勤,其他任课教师不准在综合课时间内随意留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特殊情况需经教务处批准再进行辅导。
5、日常学生学业质量监控:
各级部组织学生学业检测必须与教务处报备,确保检测有效。
6、课后托管服务
规范课后托管服务常规,建立《莱阳市白龙路小学教师课后服务管理规定》,检查结果纳入教师考核。
(四)检查形式
1、教学常规检查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项目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本月中旬进行检查)
2、不定期专项督查:学校领导及各年级负责人随堂听课的时候,对上课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
3、月底公布教师常规检查结果,作为教师本月的常规工作成绩。同时,将此成绩按照教师月工作积分考核记入总积分。
说明:
1、常规检查分考核小组占60%,民主评议40%。
2、此方法与学年度考评挂钩。
五、活动安排
依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本年度“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分三步组织实施:
第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莱阳市2023年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统一思想,引导教师明确教学常规落实的基本要求。
2.结合我校自身实际,按照本方案要求,查找我校教学常规落实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确定本年度“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的具体内容和保障措施,制订学校活动实施方案。
3.召开学校活动月专题会议,全方面布署本年度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月”各项任务,周密制订各项活动计划,广泛发动,科学安排,责任到人。
第二步:过程管理,全面实施
1.完善教学常规督查、考核机制,明确专人负责,通过推门听课、随机抽查的方式,实时监督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尤其强化对教师教学计划制定、备课、课堂教学等教学基本规范的评定,发现问题,立整立改。一日常规无缝衔接,做到先规范教师再指导学生。
2.开展“学课标研课标”活动。活动月中,各学科负责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领悟《莱阳市中小学学习课标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掀起教师“学课标、用课标”的热情,确保教师按课标要求规范个人教学常规及教学行为,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月学校要组织“学课标、用课标”教师基本能力测试活动。
3.开展“课堂教学立标达标”活动。一是依据我校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开展各学科校级立标课活动,依托市级示范课,引导老师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为实施课堂教学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我校50周岁以下所有学科教师的“人人达标课”活动。学校成立达标课评审小组,依据各学科制定的评价标准,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现场评定。对评定不达标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对未达标教师予以帮助和指导,进行二次达标。
4.在落实“立标达标”课活动中,各学科要认真组织教师全员观课、议课,引导教师聚焦核心问题,研讨策略,突出问题处理和关键步骤突破,开展课堂创新教学研究。认真总结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提炼成功做法,扎实开展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通过课堂观摩研讨活动不断修改完善,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
5.加强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做到重视学生学业质量和规范学生管理两手抓,以正面引导为龙头,以小学生行为规范为准绳,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形成“建制——指导——检查——反馈——评比”的学生常规管理“五步曲”。
2023年学期教学常规管理月配当表
时间 | 活动安排 | 负责人 |
8.28-9.1 | 1、召开常规管理月专题会议,成立教学常规管理月考核小组,制定常规管理月方案 2、组织教师《教学常规》学习活动 3、学生课堂常规管理评比活动 4、各学科大教研,做好备课、课程进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审议工作 5、制定新教师“青蓝工程”培训计划 6、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学课标研课标”学习活动 | 学校校长;学校业务校长;学校教务处;各班班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 |
9.4-9.28 | 1、第一轮备课检查 2、教学常规管理考核小组推门听课活动 | 学校校长、学校业务校长;学校教务处;常规管理考核小组 |
9.4-9.15 | 1、学校各学科“立标课”听评课活动 2、结合教师节开展读书学习活动 3、教师基本功粉笔字练习活动 4、教师信息化培训活动 | 学校业务校长;学校教务处;常规管理考核小组 |
9.18-9.28 | 2021级、2022级、2023级新教师学科“达标课”听评课活动 | 学校业务校长;学校教务处;常规管理考核小组 |
9.25-9.29 | 1、作业设计与批改检查活动 2、学校中青年教师新课标能力测试活动 | 学校业务校长;学校教务处;常规管理考核小组 |
9.25-9.26 | 队列比赛 | 学校业务校长;学校教务处;学校体育组;常规管理考核小组 |
第三步:反思总结,优化提升
1.对活动月内的各项活动情况进行细化量化,对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2.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形成具体的活动总结报告。
3.根据本年度“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研究整改策略,作出整改计划,贯穿整个学期教学工作,使 “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产生“以月带年”效应,不断加强各项常规工作的落实力度,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