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栖霞市官道中心小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日期:2024-03-05     

字号:

教导处工作制度

教导处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执行机构,是教学管理指挥系统的中枢,为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好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制度如下:

1.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牢记职责,熟悉业务。组织安排指导协调教学工作,抓好教学质量的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开展好各种教学活动。     

2.教导处编排好课程表、班级课表、作息时间表、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3.熟悉学校各任课教师教学情况,主动深入课堂听课。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30节,听课后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业务不懂的地方,虚心请教,定期向校领导汇报每月的工作情况,虚心听取校长意见,努力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5.安排教师参加业务活动和进修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上好研究课、公开课,不断提高教学行政管理。

6.广泛听取教师意见,工作合作灵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在师生中起到表率作用。

7.及时完成教学档案的材料和立卷工作,并管理好学校教务资料。

8.严格学籍管理,做好学生的编班、学生转学、休学、复学、毕业、奖励等教务工作;建立并管理好学区学生花名册、学籍卡、学籍存根等学籍档案。

9.开齐开足课程,安排好全校排课、调课、代课登记等工作;教务处人员要认真搞好检堂值周工作。

小学教学常规

教师教学备课

备好课、设计好教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教案设计要体现课改的理念,体现学科改革的时代精神,要适应新时期人才素质的要求,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的特点。 

一、备课基本要求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的具体教学目标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要通观全册、全单元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各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弄清楚单元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单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要备教法与学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教法与学法。既能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又能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研究教法时,必须同时研究学法,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材的基本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构建自己的教学思路,编写好教案。

5.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二、教案编写要求

课时教案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准备等)、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随笔或后记)等。

1.课题。要写清楚课题序号及课题名称或单元章节内容等。

2.教学目标: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根据学生学情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课时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4.教学准备: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5.课时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课时数。

6.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导入环节: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问题要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

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双边活动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

④练习设计: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7.板书设计:要精心设计板书。板书设计要突出教材的重点、关键,要科学、条理、简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8.教学反思: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写好教学反思。教后反思要根据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教学实际效果进行自我评估,要有针对性(教与学的得失)。

三、备课管理

凡《课程设置方案》中规定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上课前都要认真备课。各学科备课总量要足,要按教材内容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

1.因人而异,分层要求

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可信度和可操作性。要杜绝照抄照搬教案、备课与上课相脱节等不良现象。为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提高备课的质量,可根据学校、教师、学科等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分层要求。

①教龄在5年以下者要撰写详细教案;其他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的规范教案,其余课时在教课书上适当标注。在备课时,把主要精力和侧重点放在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上,放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上,放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上。在教案编写时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某些重点环节,精备每个序列或单元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形成并展示个人的教学特色。

②任教三门及以上学科的教师,学校可根据整体工作考量和教师专业素养,有侧重点的选择两门学科和年级备详案,其它可备简案,简案必须显示出教学过程,备简案的年级或学科中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详案馈

①作业批改必须及时,要布置一次,批阅一次,不得累批、隔批、漏批、错批;重在找出作业中的问题和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和学的要求。

②统一作业批改要求,正确使用各种批阅符号,注明批改日期、批改等级,批改应做到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严禁潦草和写错别字。 

③对学生的作业要有准确的评定等级,可采用标

明正误,加注批语和评语、集中讲评等形式反馈给学生,作业本应在下次作业前处理好发给学生。

4.批改作业后,应区分情况及时讲评作业,并及时督促学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问题,提供平行性矫正的作业或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学生作业错题应改错重做,教师要复批。

5.要重视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如按四线格要求书写,连线要直,书面整洁等。

6.提倡教师“面批精批”,提倡教师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但切忌语言模糊,千人一面,评价语言要真实,有针对性,要能引起学生的足够关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