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是推动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利用教研活动,我们立足“校本”教研,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提高教育水平有重要作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招远市教科研中心的指导意见,确保学校教研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我校的教研教改活动有序正常进行,使教研活动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切实规范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主要任务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习贯彻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规章制度。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德育优先、能力为本”的教学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技巧,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2.科学制定各类计划。
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研究执行专业教学计划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制定授课计划,确定学科考试、技能考核鉴定的内容与方法。多教师平行课要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相同的授课进度计划。学科考试及技能考核鉴定的内容和方法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各学科考试和技能考核鉴定要采用灵活多样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3.把握课程标准。
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使教师在掌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要求、教材体系、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研究处理和使用教材的方法,研究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把培养学生基本素质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中心目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启发、引导、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结合教学大比武活动,经常性组织相互听课,确保校级大教研活动能够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每个教研组的主题教育不少于两次,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组织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5.深入参与课题研究。
结合我校的烟台“十四五”科研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与研究”,用研究的态度观察课堂中的教、学、评三环节,不断进行探讨。
三、建立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
1.建立备课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要组织好两次上档次、有质量的公开课,所选课题必须要有目的,有研究方向;至少开展一次作业探讨活动。公开课,课前要集体备课,课后要认真评议、总结、反思,以此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公开课真正起到教学研究的作用。另外,学科组还要加强作业设计研讨,多样化的作业设计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2.建立教师个人教研工作制度
学年初制定好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的备课任务,认真准备并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积极发言;认真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每人每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龄不足三年的新教师听评课不少于20节;校长及主管业务的领导听评课不少于30节。
3.认真做好教研反思工作
(1)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撰写课堂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要有一次教学反思,阶段性反思(理论反思)或撰写反思文章每学期不少于2篇,提倡写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与教学行为的叙事案例。每学年撰写一篇以上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2)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反思”“期中反思”。
(3)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四、立足课堂,以研促教
1.突出教研重点
课堂教学是抓质量之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质量是一节课一节课上出来的,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切实按课程标准办事,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优化教学过程仍是我们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新标准理念下的教学方式的研究,能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重点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三种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力求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教与学的关系
(3)结论与过程的关系
(4)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2.基本要求
(1)确保教研组集体研讨的时间。每周至少一次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作业设计研讨等,时间不少于两课时(包括集体备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学习有关教学理论,同时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上课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2)规范教研活动的内容。人人必须要做到四个一:做好一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上好一堂教学研讨课,写好一篇教研总结,每次听教研课后填写一份评课表。
(3)认真组织开展好教研活动。努力使教研活动体现三化:活动时间经常化,活动内容专题化,学习主题的序列化。集体备课注重三个结合:与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相结合,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与学校课题研究相结合。同时,学科组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把作业设计作为内容之一。
(4)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有能力的教师可确立一个课题,自己确定研究方案,每一次教研活动将围绕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交流和总结,真正把教研和科研结合起来,把教研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起来。
(5)将作业设计主题研讨纳入日常主题活动中,各教研组要进行作业设计主题研讨。
五、重视教研管理工作
1.成立以校长为主、教导主任负责、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研领导小组,加强对教研与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管理。校领导要下教研组或备课组参加教研、指导教研。邀请教研员进校指导,搞好与张范中学的联盟教研。
2.要结合实际操作和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校现有一个烟台“十四五”研究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与研究”,本课题与课堂教学关系紧密,我们要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使全体教师能站在理论的前沿,实现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素质的目的。
六、具体工作安排
1.二月份:制定学校教研计划和学科组教研计划;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2.三月份:各学科组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第一次校级大教研活动;积极参加“送教下乡”听课活动;进行业务理论学习。
3.四月份:开展赛课活动;骨干教师汇报课,上交学习总结;第二次校级大教研活动。
4.五月份:毕业年级和学科加强复习阶段的集体备课和研讨;各教研组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材料收集整理。
5.六月份、七月份:加强学科组的组内听课与研讨,进行学期末教研总结与评价。
招远市玲珑镇罗山初级中学
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