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小学数学教研组于2024年8月27日在三年(2)班教室进行了“如何用好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研究活动,组内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教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时间:2024年8月27日
参加人员:丁晓静,付兴丽,王光琪,李家玮,王杰,孙凡卜,庞新枝,曲晓琴,高敏,曲萍,栾嘉,靳红,张英歌,董甜,姜秀梅。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教学研究活动主题:如何用好一年级数学新教材
中心发言人:靳红
一、活动讨论
1.一年级教材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新教材背后体现了怎样的新课程理念;
3.基于新课标,我们又有哪些新的教学策略或教学建议。
二、活动总结
教材的改版对教师的教来说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关注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关注数与运算的一致性,但同时对学生的学也是一种挑战,现在的数学课对学生的阅读和表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是会产生很大的益处的。
课标指出:要注重幼小衔接,在小学一年级安排必要的入学适应教育。不难发现,新教材处处体现了这样的理念。比如编者的话:用童趣的话鼓励着孩子们,让他们对未知充满信心;教材编排中的数学游戏:用丰富的图片和大量的动手操作,让孩子们从具体的实例抽象出数学对象;新教材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来学习简单的数学内容。
教材之所以作出如前所述的改变,进一步彰显内容结构化、促进学生品格养成等方面的特色,从根本上看,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开端。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入学适应期即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结合教材编写的变化与特色,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①要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着眼教、学、评一致性,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结构化设计。
②要充分展开数学概念的抽象过程,设计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数学概念,体验数学思考的一般过程。
③要着眼学生的思维发展设计有梯度的数学问题,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提供机会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教材在编排过程中,无论是例题中计算方法的探索,还是练习中知识应用的拓展,都注重设计有梯度的探索性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考。
三、活动成果
在新课标视角下,我校数学组围绕“如何用好一年级数学新教材”展开的研讨,犹如一场智慧的盛宴,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宝贵的收获。
其一,我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研讨中,我们深入剖析了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这为我们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其二,新教材的使用方法得以明晰。通过交流与分享,我们探索出了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如采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等,让新教材在我们手中焕发出更大的教学价值。
其三,团队合作与交流得到加强。沙龙研讨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大家各抒己见,分享经验与困惑,共同成长进步。这种团队合作的氛围将激励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创新与突破。
总之,此次研讨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探索之旅,它为我们用好一年级数学新教材、践行新课标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带着这些收获,在教学之路上砥砺前行,为孩子们开启精彩的数学学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