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年度,我校教研工作继续坚持 “智行求真,合融致远”的办学理念,围绕教体局和教研室的工作部署,结合我校实际,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业质量”“学习习惯养成”为重点,加强常态教学管理力度,深入研究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大概念(大单元)”深度教学,加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力度;做好教师新课程标准的学与教融合工作,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保证我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二、工作重点
1.强化常规管理。做好整体规划,加强常规工作的过程化和精细化管理,做到目标明确,管理科学。
2.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精准制定教研计划,着力推进专项教研,以教研组建设为重点,抓实抓牢知识本位,探索大概念(大单元、任务群)设计指向的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继续深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智慧导学的深度学习课堂”,构建“学评教”一致性课堂。开展好课堂观课、打磨、展示等系列活动,搞好校本研修,逐步总结规律和经验,提高课堂授课水平。
4.强化学习习惯养成,提高学生素养。开展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引导学生在经典诵读和课外阅读中让学生走进传统,亲近经典,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认真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让学生有正确的书写姿势,能写一手工整清楚的汉字,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
5.重视学业质量测评工作。各年级要根据年级的教学实际,搞好学业质量测评,中高年级要针对质量调研做好质量分析与研究,低年级要重视无纸笔测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创新实践的能力。
三、工作要点和措施
(一)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严把立标关
各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结合教研室的具体要求,确定自己常规的最高标准,落实在四个“一”,即第一节备课、第一节上课、第一次作业、第一次过关。教研组长和学科领导督导检查,指导教师做好四个“一”。
2.过程跟进
要严格按照四个“一”的标准推进各项常规,各科至少要在四个“一”的基础上采取保持的态势,最好是逐步上升,杜绝出现滑坡现象。
3.检查评比
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期中、期末常规检查。评选教学常规先进个人,评比结果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扎实开展学科内的教研,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工作要点:
1.组织教师开展教材解读活动,集体备课和个性化备课要体现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通盘考虑课文的教育价值,从理解内容、运用词句、拓展实践等维度进行设计,突出教学过程和课后练习题的处理。
2.组织好在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以大任务统领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精准把握教材,优化学习活动设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3.深化作业研究。基于单元作业目标,结合课时安排,通过选编、改编和创编等方式,探索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具体措施:
1.利用每周三上午三、四节课的时间,集中全体语文老师进行集体备课。
2.明确“三定”、“四优”、“五备”:“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四优”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反思”内容;“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习题。
3.教材解读的重点是,讨论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课时的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等达成共识,统一教案。落实教材对各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课后习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狠抓教学质量。
4.立足课堂,进行“任务群”的研讨活动,通过教学研究让每一位教师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同时,让学生获得受益终生的语文能力。
5.开展单元作业设计的专项研讨活动,完成三年级六、七、八单元的作业设计。
(三)开展单元视域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工作要点:
1.提升教师新课标理念下的教材解读能力。
2.提高教师预案设计能力。
3.提高教师的语文学科素养。
4.以“研标、立标、学标、达标”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展开“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新课堂”建设研究活动。
5.壮大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团队,积极参与教研室组织的课堂比赛。
具体措施:
1.以年级组为单位,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的“学段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描述”,结合典型课例进行研讨,全面提升教师教材解读能力。
2.集体教研中,关注课文中蕴含的育人价值,提炼课文中渗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策略方法以及习惯培养等语文要素,从确立主题、目标定位、理解内容、运用词句、拓展实践等维度设计教学,并突出教学过程和课后练习题的处理。
3.组织教师从教学目标定位、评价任务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单元学历案设计等方面,展开基于单元视角、素养导向的学评教一致性语文教学素养提升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空讲(不少于8分钟),组织45周岁以下的骨干教师进行诵读或写下水文教学素养展示。
5.组织听评新调入教师的常态课,采取推门听课的形式,对教师的常态课堂进行诊断与指导,并定期回访,巩固指导效果,扎实推进“单元视域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6.组织开展观名师课例、骨干示范课、校内课堂打磨活动,结合新课标要求,在巩固阅读课“三读式”(初读-议读-拓展读)与习作课“五步法”(准备-交流-赏析-表达-评价)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深化“学评教”一致性研究。
7.组织教师积极参与11月海阳市优质课比赛。
(四)扎实开展新课标学习活动,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工作要点: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重点领会新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修订原则及具体修订内容,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组织老师认真研读“学段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描述”,内化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内涵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清晰教材各单元所承担的“学习任务群”的具体“任务”,并以“任务”引领教学。
具体措施:
1.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有关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
2.研讨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并结合学习研讨设计精品课例。
3.通过备课磨课等方式,精心设计作业清单,尝试在导学作业中使用二维码,将信息技术2.0融入到课前预习中,以学习任务群引领教学。
4.完善考评制度,学期末组织教师新课标测试,对教师成绩并入本学期综合考评。
(五)强化学习习惯养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工作要点:
1. 本学期,继续将诵读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诵读古诗词,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同时引导学生积累经典名句,从而养成积累的习惯。并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恰当运用这些古诗词,做到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加大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力度。教师继续使用单元拓展的五种课型,提高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激励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个性品质和文化修养。
3.认真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让学生有正确的书写姿势,能写一手工整清楚的汉字,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