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沈家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

日期:2023-09-18     

字号: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中小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教学氛围,引领教师关注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中小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学科教学大比武优质课评选活动。

一、参评条件

1.中小学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学科的所有任课教师。

2.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进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以学生为本,工作积极,师德优良。

3.教学素质好,能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熟练把握新教材、驾驭课堂;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采用“互联网+”等辅助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

4.近两年来,因违法违纪受过处分的或体罚学生造成一定影响的及在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的,不得参与评选。

二、组织实施

1.教学大比武优质课评选时间:2023年11月1日-11月27日。

2.成立校赛评审委员会,制订参赛教师观摩制度,

3.校赛评价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同时结合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听课笔记等常规评价内容,科学、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

4.结果公布:分小学部和初中部各自教师总数,分别确定获奖比例,并按照3:4:3的比例,确定校级教学大比武优质课一、二、三等奖,评审结果将在学校公示5天。公示无异议后,学校颁发校级教学大比武优质课证书。

5.为提高教师参赛积极性,将教师参赛情况以及参赛成绩按等级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6.根据校级教学大比武赛课情况,择优推荐参加莱阳市级参赛人选,在全校公示后上报教研室。

三、课堂教学大比武评价标准

1.学科核心培养和课程标准有机整合,清晰准确、切实可行,基础性目标的完成蕴含在发展性目标的完成中。

2.教案制定合理,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很多学习内容应该拿到正常的课时计划中完成;对于不宜学生先学的内容,要能设计出展现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案。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自学收获大。

3.学习小组划分合理(不能单独以学习成绩建组),能安静的倾听,也能自由的讨论;较之于自学有纵深的收获。

4.学生的自学成果展示有独到的见解;质疑深刻有效,能激起大家对知识的进一步思考。

5.探究应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以及师生间的互动都在问题探究的基础上展开,能重现科学家或思想家创生知识的智慧,知识的光亮指引学生的成长。

6.教师善于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在逻辑,能把握模糊语言背后的合理思考;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重点表现,理解其在学习上的困惑点,恰当的给予点拨与引导。

7.知识巩固建立在对知识的清晰理解上,练习要从应用的角度展开,并能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8.教学环节之间逻辑性强,学生的学习进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高度融合。教学手段运用合理,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9.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团结协作,充满尊重与信任。课堂气氛张弛合宜,关系融洽和谐。

10.学生训练有素,行为文明、规范、有序;思维和思想素质都能达到较好水平。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有自己的风格。

四、校赛评审委员会

组长:董玉新   郭忠委

组员:赵焕利   周忠庆    尹鹏波  谭龙超 

杨翠珍  田晗

附:莱阳市沈家初级中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学科教学大比武课堂教学评价表


莱阳市沈家初级中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

课堂教学改革学科教学大比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授课人


科目


课   题


班级


时间


参评人


评价项目

评   价   内   容

权重

得分

教材

处理

教学目标

学科素养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目的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知识技能、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要求是否明确、恰当、可行。

5


教学内容

是否体现教学目标,知识讲解是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是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材的理解与处理是否具有科学性。

10


教学结构

教学安排的循序渐进性、层次分明性、系统完整性、密切适中性如何。

5


教学

基本

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通俗、生动、逻辑严谨,是否运用普通话教学。

5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工整、完美、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5


教学手段

能否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仪器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演示、讲解,演示和讲解能否有机结合,

10


教学

方法

方法选择

方法选择是否灵活多样,是否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适应,是否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课堂教学机智如何。

15


教学原则

是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体现的如何,教学原则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

10


时间分配

教师的课上各环节讲、练、演示、板书及主次内容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能否做到精讲多练,加强能力培养。

5


激发兴趣

是否有意识、恰当的运用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


教学

效果

课堂反馈

课堂上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进行教学。

5


课堂气氛

课堂秩序是否活而不乱,秩序井然。

5


学生状态

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习积极性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

5


学习效果

不同基础的学生是否各尽其智,各有所获,均衡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能力发展程度如何。

10


总      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