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反思促提升 拨开云雾见月明
一、回顾过往,续写辉煌
(一)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在区教研室组织的期末质量检测中,四五年级6个学科有5个学科成绩在前10名,其中四年级数学、英语,五年级语文全区第五,五年级英语全区第七,五年级数学全区第九,总评全区第五,比上一次进了一名。在全区所有学校都在全力以赴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易。
李娜校长以身示范,带领大家真抓实干;教研活动在姜红和晓晓精心组织下,开展得扎实有效。语文老师对“以文带文”这类课型的授课模式已基本掌握,数学老师重点研究如何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感悟、理解、掌握与运用知识,王主任、曹老师的授课受到了孙永艳主任的高度评价。英语靖珂教得也不错,讲课、成绩都很好,七家排第二。
教体局今年考核学校可能实行百分制,其中教研室50分,教学成绩20分,推门听课20分,教研活动10分,教学占的比例很大,就是局里考核学校教学是重心,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二)德育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有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助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我们的艺术工作坊在全区只选7家的情况下成功突围,在市里拿了二等奖的第九名,在没有专职美术老师的情况下,我们一次次开会研讨、外出学习、制作作品,集体布展,我们靠集体智慧、靠团队的力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创城上报材料在领导班子集体谋划下,在李校和刘妍主任精心组织下,上报的材料多次受到教体局通报表扬。
(三)安全工作扎实细致。每一次安全科下发安全通知,布置安全工作以后,欧阳都会按照上级要求,扎扎实实的做好各方面安全工作。
(四)财务、后勤保障清晰、有序。暑假期间,在全市教育财务管理培训会中,娄主任代表莱山区做了《“三以”协同,规范财务管理》典型发言。
(五)党建工作成效显著。在教体局组织的半年考核中,成绩比较理想。姜红第一年分管党建不容易。
(六)劳动教育的内容、形式逐渐丰盈,已完成2篇综合实践投稿。(假期种白菜、四年级杨文君)
(七)学习强国成绩名列全区前茅,受到上级表扬。
我们还取得了其他一些成绩,以上成绩的取得,分管领导功不可没,大家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得都非常好,同时又有大局观,遇到大型活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全体教师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工作态度、工作氛围,我们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齐头并进,多点开花。
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有很多的短板和不足亟需解决。在新的学期,我们仍要凝心聚力,找准问题,想办法,找对策,不断提升自己。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教体局组织的“教育系统干部暑期研修班”。这次培训,很多专家都是一线的校长、书记,他们有着丰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培训时,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大量实际案例的支撑,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想和大家交流的第二方面是提升自我,助“学”成长。
一、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促提升
通过培训,我领略了“大家”的风采,为他们那些深邃的思考所折服,大大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回想起上个学期的艺术节舞蹈和器乐排练,我们很早就讨论确定了节目主题。大家辛苦地排练,甚至牺牲了午休时间,我们感觉我们排练的效果还行。但是,真正参加比赛的时候,我才明白我们属于“外行看热闹”的层次,(七小古筝、四小《心中的河》)原来真正的艺术表达应该是这样的,张弛有度!我深刻体会到了“见识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孩子的视野需要打开,我们的视野又何尝不需要打开呢?我们学校大部分领导、老师毕业之后就一直在冶头小学任教,大家热爱自己的工作,为此投入了满腔工作热忱,但是老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眼界打不开,工作就有局限性,有时光靠努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定要让大家真正走出去,融进去,沉浸式地学习,这种想法在我的头脑当中越来越强烈。(上个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四五年级语文全区前10名中,实小占了一半左右。四年级13人中,实小6人,万光2人,烟大3人,二实小1人,四实小1人;五年级20人中,实小12人,万光1人,二实小2人,烟大2人,八小1人,东风岭1人。除了学生因素之外,实小在语文教学方面肯定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新学期要尽可能让我们老师走出去,走进大学校,观察、了解、学习大学校老师的所思所想所做和工作状态,他们平时在想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以此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取长补短,提升自我!下学期,我们要加强和实小、烟大附小等大学校的联谊活动,参与他们的教研活动,开展同课异构,他们找专家讲座我们也可以组织老师去学习。
二、团队合作,集思广益共提高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团队的建设很重要,只有将团队的智慧与力量发挥到极致,才可能走得更精彩,走得更远。
我们学校目前的现状是年轻的领导班子带领着一群相对年轻的教师队伍,如何不让任何一个人拉下,将大家拧成“一股绳”,每个人明晰自己的定位,大家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使,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假期中我也经常反思自己,我对自己的定位也有了一些思考。
首先,做一个服务者。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老师和学生着想,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大家解决“后顾之忧”,让大家心无旁骛、心情愉悦地善待生活、认真学习、努力工作。
其次,做一个引领者。从思想上进行引领,从行为上进行规范,从方法上进行指导。多给老师和学生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让大家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脚下有力,未来可期。
然后,做一个创新者。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校长必须具备改革者的品质与风范,具备不断创新的勇气和魄力。在工作中,我不能默守陈规,新瓶装旧酒,而是要根据形式的变化,推陈出新,及时调整工作的方法、策略,领导学校沿着健康的轨道不断前行。
最后,做一个包容者。我要努力创设一个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环境。一所学校人际关系和不和谐很重要,关系和谐,大家就会身心愉悦、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否则就会内耗严重。这里面,校长的言传身教很重要,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和老师,我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抱着“对事不对人”、“改了就是好同志”的心态,允许大家在成长中犯错误。制度约束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聊天、谈心、指导、纠偏……争取老师、学生对学校“容新”文化认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三、追根溯源,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发现南方大家们在做教学研究的过程中,非常善于追根溯源,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本,然后想办法去解决。
有一个刘玮老师的团队,通过低年级学生自己做数学题时出现错误,老师读题就会做这一现象,找到问题的根本:不是学生的思维,而是阅读出现了问题,从而采取编100个童话故事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们的教学也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一个个去解决,逐个击破。为此,学校领导班子、教研组长共同参与,集思广益。下个学期,语文学科重点研究作文讲评课,以作文促阅读;数学学科围绕着贴近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重点研究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贴近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核心素养;英语学科开展绘本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生活应用情境,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语感。
四、创设情境,助力理解提能力
3+2=5这个知识点怎么教?这个知识点很简单,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可能就已经知道计算的结果了,教师不讲学生也会。平时上课时,我们更多的是关注算理、算法和结果,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停留在操作层面,通过摆小棒、数手指头、画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但是如果设定一个场景,把这个知识点变成一道应用题,有些学生却不会做,为什么?因为我们在教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没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不同的生活场景来帮助学生抽象出3+2的模型,他们不知道都在哪些情况下,我可以利用3+2来解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学生提供几种场景,借助具体场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他们懂得哪些情况下可以用3+2来列算式解答。第一个场景这边3个同学在打扫卫生,那边2个同学在打扫卫生,一共几个同学在打扫卫生?第二个场景有3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来了2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学生打扫卫生?第3个场景有一些同学在打扫卫生,走了2个同学,还有3个同学在打扫,原来一个几个同学在打扫卫生?第4个场景,这边有3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另外一边比这边多2个同学,另外一边有几个同学在打扫卫生?我想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之后,他们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3+2来计算一定会理解得非常深刻。
我以前从来没坐过地铁,第一次坐地铁,一片茫然,怎么买票?怎么进出地铁站?好不容易买好票,一人一个小蓝牌,往里进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用,该刷那个位置?往外走的时候,我终于知道刷哪个位置了,怎么刷完以后栅栏还不打开?后来才知道刷完卡之后要投进箱里面,把卡还回去才让出来。中间从二号线倒到三号线,我感觉我们应该换一个三号线的卡,结果没用换,我提出了一个现在感觉特别可笑的问题:这个卡现在是我们的了吗?后来又骑小黄车,也是第一次。到地方了要交车,可能是使用的软件不同,别人手机页面有个交车按钮,点完之后就交车了,我的手机页面却怎么也找不到这个按钮,最后没办法请教一个当地人,人家把我的车锁一推,直接锁上去就交车了,就是这样简单。其实这两个问题我也可以采取上网查询的方式去解决,第一步干啥,第二步干啥,但是永远没有现场操作来的直接、直观和快速。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面临n多第一次,有时我们感觉很容易,因为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对他们来说却很难,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他们确实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所以,知识背后的事实真相,就是情境往往是知识的根基,很重要,根基不牢,大楼就很容易倒。我感觉我们教学时,应该尽可能创设贴近真实的生活情境,把学生放进去,让学生自己体验这件事,经历过了他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我们应该创设什么情境来帮助学生剥茧抽丝,务本求真,达到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与掌握,这些需要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认真去研究和思考。
学无止境,新的学期,让我们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潜心学习,用心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打造和谐、高效、实效课堂。在抓好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多经历、多体验、多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