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基本情况简介
芝罘区体校始建于1956年,是全国创建最早的业余体校之一。学校现设足球、排球、沙滩排球、乒乓球、体操、蹦床、篮球、跆拳道、田径9个奥运项目,22支运动队。其中,足球、排球、沙滩排球和体操为市队县办项目,承担代表烟台市参加省运会夺金的任务。学校现有在职教练员42人,教师31人,在训运动员400余人。
二、履行职责任务情况
(一)加强组织建设,履行主体责任
加强队伍建设,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抓紧、抓实、抓好班子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二十大精神,筑牢思想根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芝罘体育人的才智和力量。加强与烟台兆达实业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的联系,开展政策解读、业务协调等工作,安排党员干部作为志愿者,协同社区共防疫情,并深入社区普及全民健身知识技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建引领+邻里共融”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二)竞技实力稳居全省县区级体校前列,省运会再创辉煌
第25届省运会,芝罘区体校代表队夺得29.5枚金牌,超额完成市体育局下达的金牌任务,其中体操项目夺得6金6银10铜,排球项目夺得16.5枚金牌,足球项目夺得7枚金牌,尤其让我们自豪的是排球项目,室内排球四支队伍两个冠军一个季军,沙滩排球一个冠军一个季军,女子排球是烟台队省运会历史首次夺冠。
靠着强大的团队意识,体校顶着巨大压力连续六届省运会金牌数量居全省县级体校之首,创造了“属于烟台、属于芝罘”的光辉成绩。芝罘区体校在大赛成绩、人才输送方面成为烟台体育军团的娇子,更锻造了芝罘竞技体育的金子招牌。
三、承担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代表烟台市组队角逐省运赛场。
烟台市体育局为芝罘区体校下达省运会金牌任务27枚。学校加强运动队赛训管理,科学训练,强化核心队员的培养,全力迎战省运会。1-3月严格按照签订的省运会责任状,以赛促练,检验各队备战水平。4-8月,决战省运会,竞技赛场展现芝罘力量。最终,芝罘区体校代表队夺得29.5枚金牌,超额完成市体育局下达的金牌任务。
(二)组建26届省运会队伍。
四年一届的省运会,是展现各地市竞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省级最高规格的赛事。决战本届省运会的同时更需筹建26届省运会班底,及早形成战斗力,在磨砺中进步、领先。8月之前,学校省运会项目完成了运动队核心队员筛选,11月底各队加大选材力度,队伍基本成建制。科训处将在12月开始,利用冬训阶段全面测试运动员素质能力。
(三)培养输送高质量体育后备人才。
本年度,我校向市队输送(比赛算输送)75名运动员,省队输送、集训27名。25人核定为国家一级运动员,43人核定为国家二级运动员。目前,排球项目吴佳轩、蔡清扬入选国少。学校注重输送质量,确保国家、省、市各层次都有芝罘区体校输送的实力不凡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四、创新创优情况
(一)推动体育惠民,争取资金扶持我区体育工作
当前,国家全力推进“三大球”战略。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编制不足,体校委派专职教练员到市区体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代课,指导教师开展赛训,为学校建立校队提供技术支持。
今年,区体校继续争取市局专项资金30余万元,支持我区6所幼儿园建立了“烟台市幼儿操/乒乓球选材基地”,为我区幼儿园普及开展快乐体操、幼儿操、乒乓球启蒙训练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创新工作举措,推广“体教融合”典型经验
学校“体教融合创新发展”经验,以及大赛成绩、输送质量、管理模式经过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的宣传报道,得到省内外业界的认可。
教师节前夕,区委领导莅临学校走访慰问师生,对区体校“敢为人先、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随后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教练员、运动员深入进行座谈交流,详细探寻体校“赢的故事”。
芝罘体校经过66年的砥砺奋进,已经锻造了一支“敢打敢拼、敢打必胜”的过硬队伍,总结了一套“科学高效、管理规范”的教学模式,锤炼了一种“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体校精神,是当之无愧的全市竞技体校“龙头”。区委区政府将体校的创业精神、经验做法向全区推广学习。
下一步,区体校将凝心聚力谋发展,不断培育新亮点、打造新标杆,以始终走在前列,充当烟台市县级体校领头羊的定位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