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烟台市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市710.21万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82.35万人,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的特点。通过不断夯实养老服务保障政策,完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扩大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效能,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为老服务体系,打造“福寿烟台·康养胜地”颐养品牌,形成了具有烟台特色的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养老服务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养老机构253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694余处,各类养老床位总数8.45万张。
一、科学规划布局,统筹抓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市县两级高度重视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均将民政部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根据国土空间规划、老年人分布以及变动情况,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22年,联合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住建局、行政审批局、城管局印发《烟台市城镇居住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移交和使用管理办法》,对城镇居住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移交和使用管理作出明确规范。加强区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家庭四级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截至2022年底,每个区、市均建有1处以特困失能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敬老院,福山区成为全省首批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入选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区,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支持镇街新建或依托现有敬老院发展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街道综合养老机构覆盖率达到100%,乡镇具备综合服务的养老机构覆盖率为98.86%;深入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四同步”工作机制,通过无偿争取、建设预留、政府回购等方式,加强社区养老用房配建,2022年底配建达标率达到100%;支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连锁化、社会化运营,通过示范引领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置换调整一批,促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可持续发展,鼓励发展家庭养老床位,逐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今年,市级编制了《烟台市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2—2025年》,对市内7区的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了系统规划,致力打造“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15分钟养老生活圈”。
二、多模式并存发展,织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重要保障,多措并举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可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家门口”的服务。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地位。推进适老化改造,每年对部分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目前已累计改造3700户。发挥政府兜底保障作用,重点对低保家庭中不能自理老人等困难老人提供每月不少于30小时的政府购买服务。
二是支持品牌连锁服务。通过举办会展、开展招商引资引入市外成熟品牌示范带动,支持社会力量通过专业化、连锁化运营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快速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对在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等实行社会化、连锁化运营达到5处的,给予连锁运营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个人5万元的奖补;后期连锁数量增加的,每处再给予1万元的奖补,最高补助10万元。
三是推行养老机构延伸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发挥专业资源优势,拓展延伸运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开展居家上门服务,开展“机构—社区—居家”链条式服务。目前,我市大部分养老机构已将专业服务延伸至周边社区居家以及农村地区。莱州桃源山庄、莱山秀林养老、栖霞福寿嘉园等多所养老机构辐射运营周边养老服务设施。
四是大力开展互助养老服务。利用农村闲置房屋资源建设幸福院,为农村老年人搭建相聚交流、互助互娱的平台,缓解家庭和社会压力。另外,鼓励引导住处相近、兴趣相投的老人建立“银龄互助组”,对空巢、独居、高龄、失能老人进行邻里互助帮扶。对中心区的邻里互助组每处每年还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补助。目前,全市已建“银龄互助组”近500处。
五是注重养老与医疗服务的融合度。注重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医养融合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护服务,加快构建医疗、养老、照护、康复、临终关怀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全市已建成20处设立医院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另有70余处养老机构设立了卫生室、医务室,剩余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与医疗机构签约率达到95%。
六是鼓励开展公益志愿服务。依托全市7万余名慈善义工,建立“情系老人、情暖万家”爱心助老慈善义工服务队,按照专业特长和就近、便利的原则,为空巢、高龄、失能等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服务。目前,已服务老人10万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间约600万小时。
三、借力“互联网+”,赋能个性化智慧养老
2019年,烟台市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12349养老服务呼叫中心平台、烟台养老服务网“两台一网”正式建成,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全面实现省、市、区(县)互联互通,烟台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平台14处,入网老人达110余万人。近年来,在完成“两台一网”运营要求的基础上,指导服务企业开发用于社区养老服务的“社区居家健康养老信息管理系统”,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行、助医、助浴、助乐和日常护理为主要内容的基本上门服务,加盟为老服务组织、企业5000余家,累次服务68526人次。
市民政局会同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失智老年人防走失关爱机制的通知》,在全市建立了失智老年人防走失关爱机制,主要内容是向具备行动能力的失智老年人免费配备定位手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统筹各方力量资源,建立以定位手环为技术支撑,以监护人找寻为主,公安部门、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机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基层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新闻媒体联动找寻的多元找寻机制,为失智老年人保驾护航,为失智老年人家庭排忧解难。目前,免费为老年人配发一键呼叫手机5万多部,黄手环1万多个。
2022年,烟台市民政局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精准对接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探索推出“四心”助老惠老活动,其中“安心居家”项目为充分发挥好民政兜底作用,优先对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和独居的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然后逐步对其余有需求的独居老人提供服务,坚持与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相结合,提供多样化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为2000名独居老人安装智能设备,预计到2023年6月底实现中心区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服务全覆盖,十四五期间将改造8200户。
四、聚焦服务创新,提升养老服务便捷度
2022年起,烟台市民政局探索开展了安心居家、爱心助浴、暖心过冬、顺心助餐“四心”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尤其是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暖心贴心的居家服务。“爱心助浴”方面,已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助浴服务3000余人次;“暖心过冬”方面,去年供暖季为困难老年人提供暖心床位2400多张;“安心居家”方面,已为2000多名独居老人安装智能设备,今年6月底将实现中心区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服务全覆盖;“顺心助餐”方面,紧扣老年人用餐需求,统筹发展“市民社区食堂+助老配餐点+送餐入户”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全市建成助老食堂166处,日均服务社区居民2万余人次,其中老年人8000余人次,形成了市场运作、政府补助、服务老人、辐射社区的市民食堂烟台模式。
虽然我市在发展养老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诚如您提案中所提,由于养老服务设施发展和功能不充分、老年人消费能力和政府投入有限以及养老机构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丰富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势在必行。结合您的宝贵意见,下一步我市将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将居家社区养老工作“精、细、实”上下功夫,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针对农村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较低问题,为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下步将通过改造校舍、办公场所、闲置房屋等资源,按照“村级(社区)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原则,积极推动农村幸福院建设,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加快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向社区辐射延伸,年内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争取达到80%以上。
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政策扶持等方式积极引进和支持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发展连锁化、嵌入式、小型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培育或引进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的服务组织,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同时,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知名企业的合作,引入专业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或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培训,促进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三是发挥社区医疗功能满足老年人医养需求。以社区养老为依托,联结社区医疗资源,满足社区老年人日常看病需求,面向的群体以自理型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康复运动需求及部分需要护理的老年人为主,推动医疗服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促进医疗与养老机构相互合作;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信息数据对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精准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医疗康复保健服务,探索养老机构外派医护人员、护理员等“派驻式”医养服务;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医养结合重要平台,推进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功能建设,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卫生、助残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互补共享;鼓励有条件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托老所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配备护理人员、康复护理设施设备和器材,与周边医疗机构动词“嵌入式”发展或者签订合作协议。预计到2025年年底,实现老年人健康体检率100%覆盖,老年人健康管理率90%以上。
四是持续推进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一方面注重产教融合。支持高等院校、中职学校开设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支持滨州医学院争取为全国第一批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校,并获批省内首家全国老年医学培训基地;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养老护理员千人培训计划,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并对取得职业技能等级一、二、三级的养老护理员,分别给予1000元、2000元、3000元一次性奖补,激励护理人员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本领。组织评选“最美护理员”等称号,通过竞赛促进护理员能力提高,并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加大护理员培训、教育力度,建立品牌养老服务师资队伍,举办养老护理员培训班,优化建强养老志愿服务阵地,持续加大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全力推动养老护理员提供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服务。
五是推进社区居家智慧养老建设进程。建立科学的居家老人服务需求评估体系,以为居家老人提供优质居家养老服务为目标,以满足居家老人需求为核心,整合社区周边各种服务资源,使众多的商家和有爱心的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及运营水平。同时,鼓励引导服务企业或组织研发适老产品,促进服务内容多样化、可选化。鼓励涉老企业研发推广智能手环、监测床垫、紧急呼叫、远程医护和手机APP等的入户应用,并与呼叫平台进行联网,实现对老年人的远程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居家老人的养老生活质量,形成良好的敬老、孝老的精神风貌。是加大产品研发应用,提升为老服务技术水平
六是积极推动养老立法工作。我局起草的《烟台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目前已进入立法审议程序,《条例》的出台将为养老服务领域依法行政提供坚实法制保障,从法治层面,破解和消除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瓶颈和障碍难题,您在建议中提到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标准、服务供给和功能发挥等问题将在《条例》中进一步明确规范。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根据您的意见建议,不断改善、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希望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养老事业,并多提宝贵意见。
烟台市民政局
2023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