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5日是我国第3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接种疫苗是保护儿童避免感染疾病的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措施,所有儿童均应按照国家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疫苗的分类
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规定接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自愿自费接种的其他疫苗,推荐儿童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有:水痘疫苗、轮状病毒疫苗、肺炎疫苗、手足口疫苗、流感疫苗等等。
为什么要给宝宝接种疫苗?
婴儿出生后,虽可以从母亲体内获得一定的抵抗传染病的抗体。但随着孩子月龄增长,其体内的母体抗体效力会逐渐减弱、消失,绝大多数儿童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后,儿童群体可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障适龄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适龄儿童按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
推迟接种疫苗会影响孩子健康吗?
推迟接种疫苗只是推迟了接种疫苗产生保护效果的时间,而不会影响疫苗整体的、长久的保护效果(抗体水平和持久性)。但还是建议家长们按时带孩子前往接种点进行接种。
孩子生病了,能接种疫苗吗?
疫苗接种有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如果孩子出现未控制的癫痫、脑病、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患病期间或慢性传染病急性发作期间,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是不能接种疫苗的。
还有一些情况是相对禁忌症,比如一些急性病发作期间,如感冒、发烧或者腹泻期间、严重湿疹等,在治疗期间不要着急接种疫苗,待身体恢复健康后可以接种疫苗。
接种前和接种后需要注意什么?
接种前:
(1)带好接种证,以便医生登记接种信息;接种前应向接种人员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便工作人员判断是否可以接种,如有接种禁忌也请主动告知。
(2)详细了解接种疫苗的名称、批号、效期等被告知的有关事宜,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后接受预防接种服务。
(3)为宝宝穿宽松易解的衣服。接种后,如发现出现可疑情况,应立即咨询接种人员,必要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正确处理。
接种后:
(1)在接种场所留观30分钟,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离开;如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告知接种医生。
(2)接种出现的一般反应多为一过性,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如出现高热不退、全身皮疹或其他异常反应,需及时到医院诊治,并将情况告知接种单位。
预防接种是每一位孩子的“健康保护伞”,也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请各位家长务必重视这道健康屏障,让每一个儿童都得到疫苗的免疫和保护!